李鸿章遗片保荐袁世凯说质疑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路生(1954-),女,河南泌阳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10

原文出处:
史学月刊

内容提要:

李鸿章的遗折证明,其中并无传统所说的保荐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的内容。又有学者提出李是在遗折的附片中保荐袁世凯的。本文论证,清廷对袁世凯督直的任命,发表在收到李鸿章遗折之前,而且李鸿章遗折中根本没有保荐袁世凯之附片。袁世凯继李鸿章之后督直,是时势使然,无须借重李氏的保荐。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05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52/K8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83-0214(2004)11-0039-05

      一 李鸿章遗折无荐袁之内容

      “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之右者”。这一个被称为李鸿章遗折保荐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经典之说提出之后,尽管不久就有并不认同之说提出(注:关于这个问题的提出及讨论大要,参见李吉奎:《李鸿章临终举荐袁氏督直问题考辨》。据李先生的考证,此说最早见于1912年11月发刊的《庸言》第1卷第l号,禅那(罗惇曧)的《庚子国变记》一文中所说:李鸿章“先逝一日,口授于式枚草遗疏,保今总统袁公继任直督。谓:‘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并力请回銮,保外人无他”。)[1](p266~274),但由于据说此话出自李氏遗折拟稿人于式枚之口,因而,迄今往往被许多权威史学论著据为信史征引。[2](p389)[3](p119)[4](p376)而且据说,此说的产生还颇具传奇色彩,“且有谓鸿章遗折原稿系保周馥,幕僚杨士骧辈善袁,为私易袁名者”。[5](p367)

      李鸿章去世不久,应其后人之请,由大学问家吴汝纶编选了《李文忠公全集》这部一百六十五卷的大书,但李鸿章的临终遗折并未收录其中,因而,一般人往往并不留意其内容。查李氏遗折,在王彦威辑、王亮编的《西巡大事记》一书中有著录。为了说明问题,全文照录如下:

      全权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奏为臣病垂危,自知不起,口占遗疏,仰求圣鉴事。

      窃臣体气素健,向能耐劳。服官四十余年,未尝因病请假。前在马关受伤,流血过久,遂成眩晕。去夏冒暑北上,复患泄泻,元气大伤。入都后,又以事机不顾,朝夕焦思,往往彻夜不眠,胃纳日减,触发旧疾,时作时止。迭蒙圣慈垂询,特赏假期,慰谕周详,感极零涕。和约幸得竣事,俄约仍无定期,上贻宵旰之忧。臣未终心事,每一念及,忧灼五中。本月十九夜,忽咯血碗余,数日之间,遂成沉笃,群医束手,知难久延。谨口占遗疏,授臣子经述恭校写成,固封以俟。

      伏念臣受知最早,蒙恩最深,每念时局艰危,不敢自称衰病。惟冀稍延馀息,重睹中兴,赉志以终,殁身难瞑。现值京师初复,銮辂未归,和议新成,东事尚棘,根本至计,处处可虞。窃念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伏读迭次谕旨,举行新政,力图自强。庆亲王等,皆臣久经共事之人,此次复同更患难,定能一心勰力,翼赞讦谟。臣在九原,庶无遗憾。至臣子孙,皆受国厚恩,惟有勖其守身读书,勉图报效。属纩在即,瞻望无时,长辞圣明,无任依恋之至。谨叩谢天恩,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谨奏。光绪二十七年十月初三日。(注:初三日,是直隶布政使周馥代递李氏遗折到达开封行在的日期。王彦威是庚子、辛丑年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逃时随行的军机章京,《西巡大事记》系王氏经办文件的择要纂辑。徐仁钰:《一士谭荟》之《荣禄与袁世凯》条亦著录此奏折。)[6](卷11.p11~12)

      这个遗折,除了提到李经述校对缮写外,仅提到了庆亲王奕劻,其余未涉及任何其他人物。显然,并无举荐袁世凯的意思。更无论者竞相引用的那一句著名的话。笔记小说家言,本不要求字字实据,查实之后,不再引用就罢了。

      不过,一些重要史籍又进一步发展说,李鸿章举荐袁的这番话,并不是在其遗折中说的,而是在遗折的附片中说的:“李临终又有口授遗疏附片保荐他(按,指袁世凯),说‘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所以,在李死去的当天,西太后就明令提拔他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7](p93)[8](p233)但著者并未注明所据典出何处,只认定是李鸿章遗折附片说的。

      这样,就有必要研究李鸿章的遗言与袁世凯的升迁究竟有何关系。

      二 清廷任命袁世凯督直

      清廷任命袁世凯督直的史实链节是清楚的。

      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六日(1901年11月6日)凌晨,李鸿章病危失语。他的幕僚和家人立即以他的名义电奏清廷,其文曰:“臣病十分危笃。京师根本重地,非庆亲王回京,不足以资镇慑。敬乞天恩,电饬庆亲王奕劻,无论行抵何处,迅速折回。大局幸甚。现已电令藩司周馥来京交代一切矣”。[6](卷10.p45)二十七日(11月7日)午刻,李鸿章去世。直隶布政使周馥奉令赶到北京后,一直在李氏病榻前守候,电奏清廷李氏出缺,并按制度代奏遗折,料理李氏的第一步后事。当时的情节,周馥的《自订年谱》记述颇详:

      九月二十六日得京电,相国病危,属速进京。比至,相国已著殓衣,呼之犹应,不能语。延至次日午刻,目犹瞠视不瞑。我抚之哭曰:老夫子……请放心去罢。忽张目口动,欲语泪流。余以手抹其目,且抹且呼,遂瞑。须臾,气绝。余哭之久,不能具疏稿。适于晦若侍御代拟遗疏折稿。一面电奏,一面缮发遗折。二十八日,接汴电,奉旨:著周馥护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9](p3)

      从周馥所说可以得到确证,李鸿章的遗折,确系于式枚代拟。而且,于式枚代拟的李氏遗折稿,既由周馥按制度亲自主持缮发代奏,其中有无荐袁之说,姑且不论,但完全可以确证某些笔记所说:杨士骧私改李氏遗折,以袁世凯之名易周馥云云,纯属文人墨客的随意猜想。

      周馥电奏的具体内容如何?是何时到达清廷的呢?此时,慈禧太后、光绪帝两宫回銮的队伍已经行近河南省城开封。二十七日,驻跸荥阳县。据一直担任“督办回銮前站事宜,承应宫门事务”的吴永的记载:回銮的队伍是“未刻(中午1时至3时)行抵荥阳县驻跸”。“旋得京师来电,合肥相国已于今日午刻逝世”。[10](p105~106)吴永所说的京师来电,自然是周馥在午刻李鸿章辞世后,“一面电奏”的这通电报。也就是说,李鸿章辞世后两三个小时之内,回銮的帝、后两宫就已经得到了确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