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工业设计的三要素

作 者:
胡飞 

作者简介:
胡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020

原文出处:
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工业设计是研究人为事物的科学。人、事、物是工业设计的三个关联要素:“人”是设计目标,“物”是研究对象,“事”则是求解方法;而对“事”的研究又需要从事物、事件和事理三个层次和方面进行;设计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可描述为两个层次和两个方向,由此完成设计的分析和创造。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05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工业设计是研究人为事物的科学(注:“人为事物”这一概念,通常认为最早是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Simon)在《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一书(杨砾译,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提出的,其书原名为“The Scienses of The Artificial”。“Artificial”一词意为“人工的,人为的”,书中西蒙强调的也是与自然事物相对立的人为事物,也就是说,杨砾所译“人为事物”这一概念就西蒙本意而言只是“人为”、“人工”,这也是同一本书在国内会出现两个不同名字的中文译本的原因(另一译本为《人工科学》,武夷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而真正明确“人为事物”这一概念内涵的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柳冠中教授,他在西蒙“人为”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指出“事”与“物”的区别(参见柳冠中《设计“设计学”——“人为事物”的科学》一文,《东南大学学报(美术设计版)》2000年第1期,52-57页),进而提出研究“物中之事,事中之理”的“设计事理学”这一概念。本文所论及“人”、“事”、“物”的设计三要素正是基于柳冠中先生的“设计事理学”理论),是针对特定目标即“事”之问题的求解活动,是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多种设计方法以及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来创造“物”的科学行为,是一门寓现代方法论于其中,以理性的姿态和艺术的内涵来为“人”创造崭新的生存方式和文化观念的科学。人、事、物是工业设计的三个关联要素,以下笔者对设计的这三个要素及其关系加以解析。

      一 设计三要素:人、事、物

      为“人”服务是工业设计的既定目标。设计是为人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社会形态、不同文化传统的人,对改造自然和社会、适应生存发展所运用的原理、材料、生产也不同,其创造出来的事与物,也是不同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形式、新色彩、新结构、新功能、新思维、新产品层出不穷,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新需求。有的企业以市场替代了生活,竞争替代了需求,形式美替代了功能,信息替代了亲身调查,外国的模式替代了中国的传统特色,这些以追逐利润为目的的设计,实际上已不再是真正的设计。“标志着当代科学与艺术融合的设计,始终直接地从物质上、精神上关注着以人为根据、以人为归宿、以人为世界终极的价值判断。”(注:潘昌侯先生为柳冠中先生专著《设计文化论》所写的序言。参见:柳冠中.设计文化论[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运用科学技术创造的为人工作生活所需要的“物”是工业设计的研究对象。工业设计是一种系统整合行为,是观察、分析、综合、决策、限制及控制的整合,产品是一个整体,衡量一个产品是否合理,必须全面地去评价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孤立地就事论事是没有意义的。过于突出其中一个或几个因素都会形成工业设计的偏颇或异化。如:注重外在物化表现的“装饰观”;突出形态构成要素的组织变化的“造型观”;强调“功能决定一切”的“功能观”;强调产品制造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地位的“技术观”和追求利润的“商品观”……这些观念都是由于未能全面、系统、整体的把握工业设计,突出或夸大了个别元素,从而破坏了各子系统间的均衡与和谐,形成了错误的工业设计观。而随着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了这一点,用系统的观点,对人与自然、环境、生态、经济、技术、艺术、产品、消费者、企业等诸多相对独立的因素全面、整体的把握,从而形成了注重工业设计的全过程,强调生存方式、环境、生态等因素的和谐关系的设计生态观。只有通过对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工艺过程、技术原理以及形态、色彩等因素进行系统的整合处理,才能实现工业设计的全面价值。

      其研究方法则是“事”,即对人类需求的发现、分析、归纳、限定以及选择一定的载体和方式予以开发、推广。自从人类第一次把泥土主动地变成了一个视觉化有用物的时候,设计便开始萌动了,或者说,当人类还不能用语言文字很好的表达所欲时,就出现了设计形态。这表明,设计存在本身,就是人类生存需要的一种事态。因此,“事”作为一种体现设计域的知识、思维、价值、意义、符号系统及行为模式,既不是极端形而下的技术性存在,又不是玄而又玄的形而上的东西,而是一种满足人类日常生活的物质性资源,是视觉化创生与异化的整合文化形态,它凝聚了人类的情感理智、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是各个时代信息反馈的总和。

      二 设计之“事”:事物、事件、事理

      从发生学来看,“事”这一人类行为活动是先于作为“物”的产品存在的。事是确定产品之为此物而非他物的限定范畴。一切人造物都是为了通过特定活动解决特定问题达到特定目标才成为现实确定的“物”的。因为要喝水,那就产生了杯子,要贮藏就产生了罐、瓮、缸,要炊、煮就有了锅、鼎、鬲。同时,事是物的存在方式,脱离子物去分析事也就毫无意义。人造物的本质特征就是人工性及其人所赋予的目的性和价值。事是人与物发生关系的存在状态。人不是直接与物发生关系,而是通过“事”与其使用的物发生关系。一个杯子之所以成为杯子就在于它被人用来饮水。离开了饮水这种活动,杯子就不成杯子了。即,杯子等物之作为该“物”存在是以它们为人所使用这种“事”为前提的。人使用的这种活动(事)既揭示了人的存在,也揭示了物的存在。事也是此物与他物普遍联系乃至构成整个物质世界的关联要素。同时,事又是人与他人的发生关系的存在状态。(注:笔者此处所论及“事”与“物”的辩证关系,是受到海德格尔关于“存在”与“存在者”之间关系的论述的启发,参见:[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9.12.)如,饮水这种活动(事)不仅指向杯子(物)和制造杯子的原料,也指向制造、销售、使用杯子的人。事也是人与他人普遍联系乃至构成整个人类社会的关联要素。所以,工业设计既是研究人为事物的科学,更是研究人为事件的科学。产品所表现的是现有的静态的空间上的存在方式,事件表现的则是可能的动态的时间上的存在方式,而设计总是面向未来、对现实和现有产品的一种超越,是人对未来性思考的一种具体化,因此,设计之事的本质就是其时间性,是把设计作为一种可能性、将来而存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