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版年画抢救工作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率先实施的重点项目。2001年,中国民协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冯骥才同志为中国民协新一届主席。以冯主席为首的中国民协主席团,针对我国民间文化遗产全面濒危、急速消亡、屡遭轻贱、大批流失状况和中国民协职责与任务,向全社会发出了紧急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呼吁,并且论证、设计和规划了一整套抢救方案,提出了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设想和计划。2002年10月10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被批准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随后又列入文化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本着濒危优先的原则,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选定抢救木版年画作为整个工程的龙头项目之一,率先启动与实施。 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艺术中影响最大、文化含量最密集、地域风格最丰富、艺术形式和载体最有中国特色、最具世界价值的艺术品种。年画一直在中国乡村民间传承,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在中国人的乡土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形成了风格各异的许多著名的年画产地。年画是中国年文化的产物,承载和蕴含着民间信仰、民间哲学、民间伦理道德、民间审美、民间技艺、民间风俗、民间娱乐、民间教育等广博的内容,是民间的教科书和人民的百科全书。但是,木版年画又是当前民间文化面临消失和消亡最为紧迫的一种:年画销量急剧萎缩,年画艺人后继乏人,年画作坊颓倒倾废,年画产地名存实亡,年画雕绘技艺失传。杨柳青30多个村庄“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风景烟消云散;作坊300家、艺人千余名、年销3000万张画的朱仙镇年画,如今风光不再;曾经摆摊设市卖年画可绵延15里长的绵竹年画,如今几成博物馆的“死物”;曾经画店百余家的杨家埠年画,只剩几个名艺人;凤翔年画、佛山年画、平阳年画等只剩一二户传人在坚持;漳州年画、上海年画等已是见物不见人,空有旧时盛名…… 问题还在于,由于技术、观念、学科局限等原因,已有的年画读物、出版物、记载与记录,没有文字、图片、影像综合一体的记录,没有作品、艺人、技艺、年俗、画俗等全记录和活态记录,没有各个著名产地年画整合式记录,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这样一种重大和重要的形态,始终是“神龙见首不见尾”,难见全貌。 抢救性记录、整理、编纂、出版,并以此促进传承,势在必行,时不我待。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著名年画产地为核心,开展年画普查。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用文字、照片、影像、光盘、数字综合立体动态地记录各年画产地的年画风俗、年画制作、年画精品、年画技艺、年画作坊、年画购销、年画张贴、年画俗信、年画传人等年画文化。 整理普查成果,编纂出版以产地立卷共计17卷的《中国木版年画全集》,具体为:《杨柳青卷》、《杨家埠卷》、《朱仙镇卷》、《武强卷》、《绵竹卷》、《凤翔卷》、《平阳卷》、《上海小校场卷》、《高密卷》、《滩头卷》、《桃花坞卷》、《东昌府·平度卷》、《漳州·佛山卷》、《内丘·云南纸马卷》、《域外卷》(一、二卷)、《拾零卷》。《中国木版年画全集》不是一般的作品集,而是从自然环境、村落形态、历史人文、地域生活、民俗方式,到家居作坊、工艺流程、工具材料、艺人传承、技艺技法、口诀歌谣,再到贴用年俗、画版画样、年画作品的综合呈现,并且将早年流传日本、俄罗斯、德国、荷兰、英国、美国、法国等海外的年画作品进行拍摄、出版,以反映中国年画的全貌和国际影响。每个产地都将用摄像记录年画在民间使用的习俗、年俗和传人传承现状,附光盘于各卷之内。各卷本采用统一开本、统一格式、统一色调、统一标志出版,除光盘文字外,另有300余幅精美图片。真正做到图文并茂、动静相宜。各地普查所获资料还将数字化存录,建立中国年画基础数据库。总之,抢救成果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对年画这一宝贵文化财富全面而盛大的展示,是对中国伟大的印刷文化、版画艺术的一次活态全记录,直接传达来自民间的年画文化信息,生动、直观、科学地展现年画文化生态,是真正意义上的集大成之作。 (二)有效组织,舆论造势,范本先行,全面推进,科学规划。抢救与保护同步,记录与传承并重,地方党政部门,专家与群众相结合,形成合力。 首先,进行了各个层面的社会发动和全面动员。2002年10月28日在河南省开封县朱仙镇召开了首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了中国各年画产地年画精品联展,召开了各产地年画艺人、年画工作者座谈会,了解各地年画濒危情况等。向全世界发出了强大的抢救中国木版年画的信息。2003年1月在天津召开木版年画全国抢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各个产地的抢救工作。成立了木版年画抢救工作全国工作委员会、全国专家委员会、全国总编纂委员会;随后各个年画产地也相继启动工作,成立了抢救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编纂委员会。制定了指导普查、整理、编纂业务工作的普查编纂方案和编写细则。2003年12月24日至26日,在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年画产地召开了全国木版年画抢救工作中期推进会议,交流了各地抢救年画工作经验,专家组成员对各产地工作进行了现场指导、审评,规划和落实了各个产地的工作进度,邀请俄罗斯汉学家、中国年画研究家李福清与会,落实了域外卷的工作。编辑工作、出版工作、设计工作的专业人员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和要求。确定了以《杨家埠卷》为示范本、首卷本尽快出版的目标。《全集》计划在2004年将推出首批成果,2006年全部出齐1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