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暑期工作会议的同志都是学院的骨干,大家希望了解全团的形势,这很好。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给大家提供一些信息、思路,供参考。 关于全团的形势,就整体而言,我认为是相当好的。可以说是建国以来共青团工作最好的时期之一。大好形势表现在我们搞的两项跨世纪工程和一个行动(即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和服务万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行动)已经全面展开,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已经得到了党中央和政府的高度肯定,得到社会的普遍赞同,也为广大青年所欢迎。 共青团的工作为什么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进一步发展,能够出现这样一个好的局面?我想对它作一点理性思考是十分有益的。 第一,把“跨世纪”作为我们的工作方针。在93年召开团代会的时候,距离2000年还有7年的时间。当时我们研究了一个问题, 即在历史的转折时期,在新世纪到来的前夜,以什么样的口号来凝聚青年、带领青年、组织青年、号召青年?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1949年春天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时,毛泽东同志向青年提出加强学习,发展生产。可以说,这就是召唤青年的一面旗帜,也是青年团的主要任务。50年代共青团提出过向科学进军的口号;60年代初期由团中央首先倡导,在青年中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习雷锋活动,可以说教育了一代青年,影响至今;80年代初期,我们推出了张海迪的典型,进而唤起了亿万青年的觉悟,“把耽误了的青春夺回来”成为当时青年的时尚口号。我们还肯定并宣传了清华大学学生“实现四化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北京大学学生“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因为这些都反映了时代的主题。这实际上都是一个旗帜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确定什么样的工作方针,举什么样的旗帜? 经过全团上下讨论,觉得应该把着力点打在“跨世纪”的问题上,决定举起“跨世纪”的旗帜。举起“跨世纪”的旗帜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明确地告诉青年,既要立足现在,更应该面向未来。告诉全团,应该按照“跨世纪”的要求来设计我们共青团的全部工作。这就包括从政治的、道德的、精神的、文化的、科技的等方面来塑造青年的素质。 我们提出的“跨世纪”的问题,这既是对工作的前瞻性把握,也是获得了工作的主动权。从青年的角度来讲,确实觉得共青团是面向未来的;从党和政府要求的角度认识,共青团应当在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上有所作为,成为得力的助手。实践的结果表明,以“跨世纪”为工作方针和旗帜,不仅凝聚了青年,同时也影响了社会,带动了社会。 第二,以信任青年为基点。如何评价和对待青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80年代初期有过种种的议论,有过诸如垮掉的一代、迷惘的一代等悲观论调,这表明这个问题的关键性。就是说,对一代青年没有一个实事求是地评价和把握,就不能正确地对待他们,也难以科学地确定我们工作的基点。 共青团对待青年的态度是鲜明的。我们认为,青年从整体上讲主流是好的,是以积极方面为主导的,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青年的伟大生力军作用更加充分地表现出来。所以,对待青年首先以信任作为基点。既然以信任青年为基点开始工作,我们就不能以教师爷的姿态出现在青年面前,而是以平等的、真正信任的姿态来对待青年。这实际上是一个青年工作的立足点的问题。你信任他们,你就会放开手脚,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更多地注重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就会从正面引导,就会因势利导。当然,我们也不要否认青年身上存在的问题。但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问题呢?是成长中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基本原因,是他们年轻,缺少社会生活经历,这正是需要引导和帮助的。今年初,团中央组织的青年思想、道德、文化状况调研,证明我们坚持信任青年的观点是正确的。 调查的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文化状况在总体上发生了积极变化,呈现出平稳发展、积极向上的趋势。表现在思想上,广大青年爱国情感十分强烈,普遍希望祖国强盛,调查中将近90%的青年十分关注祖国的未来,希望中华民族振兴,祖国更加强盛;普遍拥护党的现行政策,90%的青年高度评价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高度认同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对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抱有信心;在大学生中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热情和认识评价不断提高。在道德上,广大青年崇尚美德,追求高尚,反对邪恶,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之中,多数青年认为个人应对社会有所奉献。青年在道德行为上呈积极的状态,青年中涌现出不少一心为公,乐于奉献,见义勇为的典型。一些地方调查表明,为希望工程捐过款的青年在65%以上。不久前在云南丽江地震救灾中,最早出现的是一面鲜艳的团旗。在文化上,广大青年普遍认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求知”是当代青年文化观念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还高兴地看到广大青年在时代的进程中对自立的观念、效率的观念、平等的观念、竞争的观念的崇尚。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当前青年思想道德文化的主流和本质是健康向上的,他们思想道德文化中存在的问题,诸如道德素养亟待提高,一部分青年对社会主义还信心不足,不少青年文化生活审美情趣有待提高等,都是可以通过正确引导加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