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表现为人才素质竞争的今天,探讨当代青年科学素质的培养,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就我国而言,从青年人才素质的现状出发,准确把握科学素质培养的重点和原则,确立与青年特点一致的科学素质培养途径,既是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刻不容缓的严肃任务。 一、我国科技人才现状和培养青年科学素质的现实意义 要科学地培养青年人才,做到有的放矢,就要准确把握我国人才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科技进步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绩,青年科学素质有较大幅度地提高。1994年底,全国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965.9万人,是1978年的4.3倍; 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有240万人,科学家和工程师有150万人;实施10年的“星火计划”,培训青年农民2070万人次。与人才数量长足发展的同时,人才质量也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就总体而言:当代青年具有立志从事科学事业的强烈愿望,思维敏捷,领悟力强,有向传统挑战、向科学未知领域探索的勇气。青年普遍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创新,钻研科学文化知识。有不少青年能够掌握和运用科学方法论,研究解决社会系统中较为重大而又复杂的问题,充分显示了我国新一代突出的智慧和才华。 新的历史时期,尽管我国青年人才培养向前迈出了巨大的一步,但由于历史上欠帐太多,我国青年科学素质尚存不足,从中国“跨世纪”发展的现实要求来看,青年素质缺项呈现以下特征: 1.科学技能素质偏差。由于我国在传统计划经济下青年教育偏重科学知识的简单灌输,科学观念和科学实验重视不够,使当前青年素质表现出科学知识掌握较好,而技术技能素质滞后于现实社会需要的现象。据统计,全国企业青年工人中,7—8级的高级工不到1%; 农村青年掌握实用技术的尚不足30%,绝大多数人不具备科技推广和应用能力。技能素质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经济发展的动力,严重地制约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2.青年人才流失严重。我国科技人才的流失涉及到工业、农业、科研、教育、行政等部门,包括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素质层次的青年。据调查,建国47年来,从事农业科技活动的150 万大中专毕业生流失了一半,且大部分是青年;中国科学院1万名年轻人中, 研究生流失率为39%,大学生流失率为27%。 3.人才结构断层。10年动乱,使我国少培养了大中专生300万人, 所以使我国人才出现断层。据统计,我国科技人才平均年龄已达52.6岁,到2000年现有80%高级人才将退居二线,科技队伍老化,后继乏人的现状告诉我们,培养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是当务之急。 青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也是科学技术的希望。青年科学素质与科学意识汇合而成的高位势能是中国社会走向世界前列的强大动力。立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历史契机,培养青年科学素质的现实意义,是由当今世界大势和中华民族在这个大势中应有的、应争取的地位、作用所决定的。当前各国为了谋求下个世纪角逐的有利地位,都把青年人才的培养作为战略重点,就中国而言,问题的中心是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发展是硬道理,提高也是硬道理。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的发展,最后解决问题都要靠科技和教育,靠人才和人才的素质。我们要切实体察时代要求,按人才成长规律培养青年科技素质。既要看到当代青年科学素质较好的方面和优势,又要看到不适应时代发展的缺项,找到我们青年与一些发达国家青年的差距,不断提高青年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加速我国迈向21世纪文明的进程。 二、培养青年科学素质的重点 培养青年人才必须跟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相联系,因此,在确定素质培养的内容上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充分体现时代特色。 1.强化科学意识 科学意识是科学素质的核心。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有两层含义:其一,科学意识是科技活动的产物,一旦形成就会对科技活动产生导向功能;其二,科学意识又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受社会价值观与价值标准所制约。培养青年科技意识,首先要求青年认真学习现代科学基础知识。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使青年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意识,科技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意识,科技的21世纪意识,科技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意识,只有确立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科学意识,科学素质的提高才能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协调,素质的培养才能落到点子上。 其次,要把现代科学意识的强化工程置于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大系统中去考虑,使青年对科学技术有忧患意识。21世纪是一个世界大角逐的世纪,新世纪的经济大角逐和科技大角逐,将使落后者沦为极危险的境地。要形成这样的社会共识:一个民族唯其青年科学意识得以形成和强化时,其民族的科学意识才能形成和强化,科学事业才能得到迅速发展。 2.培养创新意识 科学是一种以探索未知、创造新知为目的的认识活动。当代青年要在科学领域里有所建树,就必须具备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因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无论在什么领域里最终是创造力的较量。培养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创新意识,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创造发展的先决条件。科学家温伯格说过:对大自然的进攻性是科技工作者的第一素质。它比智力更重要。牛顿揭示出万有引力定律,门捷列夫研究出元素排列规律,都说明科学创造离不开创新意识。其次,要开发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独特的心智过程,具有首创性和开拓性。青年要学会科学的思维技巧、善于联想和想象开阔创造性的思路。再次,自信心是创造力的支柱。自信使人在攀登科学高峰时,敢想、敢说、敢干,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马克思指出:“在科学的入口处,正象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1〕青年要“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拥有与别人同样的智慧、才干和机遇,拥有同样的阳光和雨露,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真理,创造别人弄不出来的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