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49年建国至今,共和国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 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人们,随着繁衍生息和代代交替的规律,已经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六代人的序列。 第一代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这代人从旧中国走来,亲身感受到了民族的屈辱和奋争,深刻体味到了1949年的“解放”在政治上的意义。第二代人:基本上是建国17年来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是共和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建设者。他们制造并发射了第一颗原子弹和人造卫星,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代人和第一代人共同成为17年辉煌成就的建设大军与见证人。第三代人:文革中的“红卫兵”、“老三届”、“知识青年”等等,是这代人特有的符号。他们经受过艰苦岁月与困难环境的磨练。他们是共和国的社会风浪摔打过的一代。偶像的幻灭、知识的再崇拜、就业的困难、下岗的危机,这代人一一走过。今天,他们中的许多人又以极其复杂的心情回首“黑土地”和西双版纳。第四代人:差不多是文革中或之前出生,即60年代出生、80年代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一代,即人们常说的“68式青年”。他们的儿童时代几乎都在文革中度过,求学时代面临了改革初期种种外来思潮的汹涌而入。现在,他们开始被培养着走上骨干岗位。第五代人: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那时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基本上是在改革开放的年月接受学校教育的,老一辈领导者于他们而言已完全是课本中的人物和电影里的主角了。文化大革命开始成为一个故事而不再是记忆中的往事了。第六代人:以1991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次年党的14大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标志,自那时起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这代人,目前有的在小学里念着拼音,有的拉着父母的手看卡通片,有的同爷爷奶奶撒娇。确切地说,他们,就是当代的儿童少年。 共和国培养和哺育了这样整整六代人。 本文所要关注的,是第五代和第六代。因为这两代人,将进一步改变中国。 (二) 什么是“代”、什么是“代际交替”、“代”的标志与特征是什么,这些问题在展开以下论述前必须回答。 “代”首先是一个年龄问题。由于自然规律的作用,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自然地形成了不同的年龄“代”。这就是“代”的年龄属性。 “代”的年龄属性非常重要,它规定了代的社会属性。上代人可以具有下代人的某些表象,但由于年龄特征,上代人不可能隶属到下一代之中。我们会戏谑地称上代人是“老青年”、“老顽童”,苏轼会放歌道:“老夫聊发少年狂”,但我们不会天真到抹杀上代与下代的根本区别。 “代”更具有社会性含义。如果人类仅以年龄差异而形成了“代”,那是缺乏意义的。那只是一种简单的重复与更替。“代”之所以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重要的就在于它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代”的社会属性就是每一代所具有的共同的社会特征,这种特征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每一代人,凭借这种特征把自己与上代、下代区分开来,又凭借此找到自己的同志。 于是,就有了“代际交替”。“代际交替”首先源于自然规律,上代人总有一天要退出历史舞台,要从叱咤风云的角色转为发挥余热的角色。这是一种无奈,但也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代际交替的加快,是社会文明与加速度发展的一个标志。 同时,代际交替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上代人代表的文化特征,尊崇的价值规律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失去了,先进性、领导性。这时,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就会把自己的文化扩散开来,这种文化往往首先是带有对上代文化的“背叛”、“反抗”性质。一眼望去,几乎是离经叛道。这在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尤其明显。这种青年亚文化,最后,为上一代人默许、接受而融入甚至演变为主体文化。比如,迪斯科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发展就是这样。当初,迪斯科几乎是人人侧目的一种同“颓废”相近的文化现象。可是今天,老年迪斯科早已成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的一项内容了。 代际交替还存在着继承,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尊重历史、尊重传统的社会里,代际交替便意味着“把传统好好保留在身边”。当然,继承不是全盘照搬,最好的继承是发展。 “代”的年龄属性、社会属性,代际交替中的创造与继承,这,就是“代”的标志与特征。具体看,除了年龄以外,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情感取向是构成“代”的重要特征。这三者越具有与上代的相异性,“代”的更替越明显。 最后,无须赘言的是:随着社会变迁力度的加大和速度的加快,随着市场经济年代的来临,中国社会的“代”特征愈益显著,代际交替愈益加快。 (三) 让我们来看看第五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社会的发展就是这样的迅速和剧烈。在第五代人生长的时期里,中国已经结束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改革开放已经是亿万人民共同的思想认识和伟大实践,计划经济体制范畴内的一切东西,无论过去多么神圣不可侵犯,现在都受到实践的挑战。思想观念的解放,生活方式的丰富多彩,情感上的直率和坦诚,这些,都不能不深刻地渗透进了人们的生活与观念之中,不能不深刻地冲击到了人们的家庭之中,不能不同时影响到家庭中的孩子们,即中国的第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