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新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形成了极大的冲击,而这些冲击又特别明显地在青年中表现出来。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及其对当代青年的作用和影响,对于加强对当代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当代青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激励他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功立业,均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传统文化是一种历史的存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概括地讲,这种传统文化就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逐渐形成的、为大多数的人所认同而又世代相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整体。 综观世界上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文化有如下三个共同特征:一是民族性。民族是传统文化存在的物质载体,无论何种传统文化,只能是民族的传统文化。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从多方面表现出自己民族的特征和民族精神的,正如黑格尔所指出的:“民族的宗教、民族的政治制度、民族的伦理、民族的法制、民族的风俗以及民族的科学、艺术和技能,都具有民族精神的标记。”〔1 〕二是地域性。历史上无论哪种传统文化,其生存、延续都离不开一定空间和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形成某种类型的前提和因素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人类文化创造发展的趋向。三是时代性。传统文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本民族在各个时代不断选择、淘汰、积淀的结果。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都要从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传统中选取自己所需的思想材料。正是由于这一时代特征,才使得传统文化能够不断适应时代潮流,吸纳代表历史进步方向的思想理念,从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得以世代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大地上,在中国社会各个时代的历史演进中,总结形成的适合本民族生活的独特文化体系。中国有举世公认的上下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中华民族又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干的多民族集合体,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丰富多彩。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仔细审察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我们可以把它的特色与作用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重人伦。中国传统文化始终是以人伦作基础和轴心来发展的,这与中国传统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儒学所倡导的“纲常礼教”的人伦思想是紧密关联的。传统文化这一重人伦特征的世俗化表现就是中国人办事情最讲礼仪,最重情义。所以中华民族素以文明、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这一人伦性文化对中国社会秩序的稳定、人际关系的和谐起着极大的维系作用。其二、重道德。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道德型文化。在传统社会中,“中国纯粹建筑在一种道德的结合上。”〔2 〕在道德型的传统文化熏染下的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具传统美德的民族之一,养成了诸如诚实守信、勤劳节俭、谦虚谨慎、助人为乐的“君子”人格。道德型的传统文化,有助于造成一个平和发展的社会氛围,有助于国人精神境界的提升和人格的自我完善。其三、重社会。重视整体利益、鄙视个人主义已经成为我们民族性格的内容之一,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文化的重社会性,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祖国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生存发展和整个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传统文化的优点和缺点是相伴而生的。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起来的文化必然带有封建主义的糟粕。其缺点主要有:过分突出人伦主义,感情色彩浓厚,以情感论亲疏,“情”可以代“法”,人情大于理智,容易滋长“裙带风”,产生“家长制”和“唯血统论”;把道德看得高于一切,对任何事情都首先要进行道德评价。在传统道德观念中,由于受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产生了重德治而轻法制、重精神而轻物质的社会心理,致使社会上容易出现重本(农)抑末(商)和“耻言利”的心态;由于片面强调社会整体利益,严重地压制和束缚了人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和缺点、精华和糟粕,我们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既不能因其优点和精华而盲目乐观,自高自大,也不能因其缺点和糟粕而妄自悲观,自暴自弃。我们要以清醒的头脑,站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上,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地反思、辩证地分析、理智地取舍、创造性地发展。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历史特征。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后,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为了发展经济,缩短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先后打出了“现代化”的旗帜,在不同的社会发展基础上开始了向现代化目标的远征,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现代化浪潮。这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显特征。现代化也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梦寐以求、努力奋斗的美好理想。近十多年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现代化既是以当代发达社会为参照系的整体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又是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从这个一般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现代化首先是个时间上的概念,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总是以现代世界先进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为目标取向的,抛开了时间概念就无所谓现代化。现代化作为一种标志,是人类始终作为目标来追求的东西,是人类改造自然、社会和自身力量的确证,是文明进步的表征,具有世界性意义。作为一种过程,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是包含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内的全方位的社会大变革。从这个流变过程看,现代化的内容具有相当大的宽泛性和模糊性。它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而具有不同的特征。因为不同的民族和国家都在根据自己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选择实现现代化的不同模式和途径。现代化的目标是共同的,现代化的社会模式不是象有些人所理解的单一的“西方化”,而是各具特色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党明智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性决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