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要超越传统、实现人的现代化,其核心内容应是现代人格的构建。社会转型为青年现代人格的塑造提供了客观依据和广阔的视野,但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以及复杂的社会环境,使青年在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转换的历程中步履维艰。对此,当代青年必须科学抉择,既要摆脱传统人格中依附、被动、保守、封闭等消极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要排除新滋生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生活观的干扰,建立新的社会价值目标和价值评价系统,以保证和支持现代人格的诞生。从社会对青年的关怀视角看,开发和创造时代的人文精神,形成强劲的“人文导向”,对促进青年人格的现代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人格与社会、人文取向之间的内在关系 人格,这几乎是所有以人或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都必须涉及的问题。如何认识人格?必须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揭示。作为社会的人,起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存技能;一是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前者是自然人的生存本能,后者是社会人的特质,两者相结合并用后者制约前者,赋于人一定的社会品质和文化范式,故而称人格。一般的人都可以用人格这一概念,对一个人或一群人作出评价,比如,有没有人格,人格水平高不高等。这种价值的判定,是根据人的行为显现,是表象,而渗透于种种行为深处的是人的精神素质,是内在的。这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质,而是人的社会特质。”〔1 〕人的社会特质是社会关系的反映和体现,表现为人在处理和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包括自身)关系时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精神状态。这也就是说,人格,是对人的综合素质的高度抽象。这是从静态上来考察。从动态上来看,人格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获得并在不断社会化中加以锤炼和提升的,而人的社会化所表征的是“通过自然的人文化以达到文明境界”〔2 〕的人文取向。费孝通教授指出:“社会学最根本的任务是要解决一个生在社会里的人怎样学会做人的问题。”〔3〕怎样做人? 这是社会化的根本问题,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做人的价值取向,一个是做人的价值评价准则。因此,人的社会化就表现为人文的“向度”和人格的“量度”两个方面。叔本华认为:“人是什么,他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质是什么,用一个字来说,就是人格。”〔4 〕但叔本华把人的“特质”看作是人的意志,把意志说成是人格的根本和动力,这显然又是唯心的。人格作为人的特质,在社会关系中体现的是行为与精神的互为表里,并以此来判别一个人或以其众趋性来判别群体的人的素质状况,这就构成了人格、社会、文化三因素的互动。具备了某种社会、文化素质的人,生活在规范化、制度化的社会关系系统中,通过贮存着人类全部知识、习俗、道德和价值观符号系统中的文化表现出符合人的目的性的人文取向,并以此来教化、导引、约束、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人格这一概念,既是对人的整体素质的抽象,也是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它既具有超越时空的共性特征,如民族性、承传性等,也有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形态的特殊性,如时代性,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性,开放社会的世界性、共融性,社会转轨时期的蜕变性等。在既定的社会中,不同群体的人格也各具其特殊性,因而它也成为不同群体人的标志和象征。 对青年来说,作为一定社会的边缘群体,一定社会总是用其被社会各种因素固定化、模式化了的人格范型来教化、同化、吸纳青年;青年也通过内化、认同、转化,创造性地实现个体、群体的社会化,通过既定社会的人文向度的指示,来达到一定社会的人格量度。处于不同社会形态、不同历史时期的青年,其社会化也呈现不同的特质。对当代青年,必须使其面对社会转型的现实,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追求中,把握其人格的转换和现代人格的构建。 二、当代青年人格转换的社会机制及制约因素 社会变革是传统人格裂变和现代人格重构的直接动因。社会变革所带来的社会体制、法制秩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变化,都集中地体现在人格的转化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人格变化从行为层面看大体可以概括为十个方面:从依赖趋向独立;从被动趋向主动;从退缩趋向进取;从守旧趋向创新;从怯懦趋向敢为;从压抑趋向表现;从自馁趋向自信;从怕出头趋向竞争;从求稳趋向敢冒风险;从僵化趋向灵活。可以断定,当代中国的人格正向现代化的指向迈进。但能否实现目标,还需要认清其社会机制及其制约因素。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是人格转换的内在动力,但市场经济又是一柄双刃剑。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是社会价值系统的对象化,是一种操作经济运行的规则和方法,具有工具性和技术性。但任何经济运行的规则其本身就已存在着人文取向和伦理道德的蕴意。在阶级社会中,一切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5〕这说明, 当代中国的人格转换是计划经济的人格向市场经济的人格转换。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自主竞争、利益趋动的运行机理,与之相对应的是平等、公正、自主选择、自由竞争、追求实效、追求利润等价值取向,这必然使依附性人格发生蜕变,诞生个体独立性的人格。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人文价值和道德伦理的力量,对独立性人格的发展起到了精神的、人文的教化作用,但又很难消除其负面影响,易于滋生商品拜物教、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使个体独立人格发生异化。这就需要找到社会价值系统与市场经济内在价值系统的契合点,加以约束和限制,使个体独立性人格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