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特别是处在社会变革中的当代中国青年,有知识、有文化,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其思想主流对社会有相当影响。但当代青年长在新社会,较少艰难困苦的磨炼,加上阅历浅薄,经验不足,大多思想不很成熟,可塑性强。因此,应当注意研究和把握当代青年的主体思潮,引导他们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与社会发展的主流一致起来。这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而且有助于广大青年走在社会大变革的前列,成为推动其前进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力量。 要研究和把握当代青年的主体思潮,首先必须明确当代青年的群体构成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时代背景。当代青年,实质上是指在新中国怀抱里成长起来的几代人,具体可划分为三个在时间上相互衔接的社会群体:一是指出生于50年代并于六、七十年代成为青年的人;二是指出生于六、七十年代的青年人;后者则是七、八十年代出生的青年人。这三大青年社会群体因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各不相同而分别有着各自具有时代特征的主体思潮——理想主义思潮、现实主义思潮和功利主义思潮。回顾这几大思潮的产生、演变及其影响,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当代青年的思想脉搏,更好地理解当代青年的本质追求,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引导对策。 一、七十年代青年“理想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幻灭与再生 从“文革”中过来的一批青年,是当代青年群体中经历最为坎坷的一批人。这部分人成长在年轻共和国的怀抱里,前辈们的英雄业绩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从而使他们形成了对人生、对社会的理想主义追求和对英雄主义的崇仰。然而这一代青年没经过自我探索,只是将老一辈的理想和追求直接继承过来,并由于前辈英雄业绩的激励而对之坚定不移。这种单纯的继承,使青年一代在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上过分理想化,因而带有相当程度的盲目性、脆弱性,并由此导致政治上的狂热和幼稚。加上长期以来教条主义、“左”的思想的灌输和影响,更进一步地增加了这一代人理想主义追求中的主观梦幻因素,结果他们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不可避免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发表,以及在全国展开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使这批青年中的大部分人从旧的“理想主义”的梦幻中解脱出来,走上了思想解放的道路。他们开始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他们承认社会的不完善,承认落后的国情,因而正视现实,正视自身的局限,同时又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来维护自己的信念,用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起新的内心平衡,从而在理想主义的求索之路上迈出了脚踏实地的现实的一步。“四五”运动正是这部分青年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杰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正确的理论和路线的引导,对青年思想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八十年代青年的现实主义思潮 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国家中“左”的思想流毒甚重。这种思想禁锢了青年人的活力,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和自我意识。10年动乱后,这批青年人接受了六、七十年代青年过分耽于幻想的教训,因而矫枉过正,力求使自己现实、注重实践和独立思考,对人生采用现实主义的态度以适应社会生活的迅猛变化。一些人因此在社会生活中易于寻找到自己的立脚点。在当前改革实践超前于理论的形势下,在国家振兴经济、讲究效益的大环境中,他们更能适应时代的需求,锐意改革创新,在实践中探索、开拓;在自我选择和自我调适上,他们比六、七十年代的青年似乎来得更果断、更敏锐。也就是说他们具有较强的对社会变革的心理承受力。由于注重实际,这一代青年人讲求效益,重视实践,厌烦一切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等不切实际的东西。可以说,以现实主义为显著特征的八十年代的青年思潮,对于我们社会的改革多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是,也正因为他们对传统文化继承太少,尤其是对老一辈的使命、期望和理想主义价值观继承得少,理解得少,而对各种新思想又莫衷一是,所以,当他们构筑自己的信仰、自己的价值观与伦理观的时候,往往显得贫乏无力,批判有余而建设不足;在对改革进程的评价中,也常常过于乐观或过于悲观,反映出他们思想上、政治上的急躁性和弱视性。 三、对九十年代功利主义思潮的反思与对策 进入到九十年代,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青年中的功利主义思想开始抬头并日益发展,这已是毋庸讳言的现实。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功利意识在一定限度内可以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例如在改革开放初期,个人对功利的追求由于顺应了时代的需要,因而在打破僵化的教条主义,打破“大锅饭”,调动个人巨大的潜能和积极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市场经济的体制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并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都有赖于利益机制的调节和刺激,而个人对功利的追求客观上顺应了这种变化。 但是另一方面,个人对功利的追求如果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与社会的完善和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发生冲突,严重者还将背离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轨道。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由于改革实践超前于改革理论的发展,大量新事物、新思想不断涌现,青年作为改革实践的社会主体,在理论上,在构筑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还是相当乏力的。理想主义作为人生的终极思索远远没有对现实功利的追求和选择来得急迫。况且目前经济利益比建国以来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权决定青年人生活的质量,决定着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利益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