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 对中国社会而言,以自主、公平、竞争、开放、效率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不仅仅是一次经济领域的变革,而且也是一场涉及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变革。然而,当传统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偃旗息鼓,新的经济体制尚未彻底建立和运行之际,新旧体制的矛盾、新旧观念的冲突如同迷雾,困扰着社会转型期各个层次的人们。 青年学生始终是社会运动的先锋,他们眼界开放、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反应积极、快捷,能较快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形势。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冲突和矛盾就不可避免地集中体现到他们身上,从影响着青年学生行为取向的价值观上鲜明地表现出来,形成了当前青年学生颇具特点的价值观现状。 1.价值主体方面,社会主体和个人主体之间存在矛盾。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价值主体偏重于社会主体,强调个人主体对社会主体的绝对服从和牺牲,忽视个人主体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讲求社会主体与个人主体的均衡,既重视社会主体的必要,又肯定个人主体的作用。新旧体制的转换意味着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体与个人主体的矛盾,既不能按过去的做法,只强调社会价值而忽视个人价值,限制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又不能只突出个人价值而抛弃社会价值,为突现个人利益而不顾社会利益,甚至损害社会利益。对于青年学生而言,问题在于如何恰如其分地把握好分寸,能够做到两者兼顾,均衡发展。在具体行为取向上则表现为很难确定孰轻孰重或者时而重个人主体轻社会主体,时而轻个人主体重社会主体。有时甚至出现为实现个人价值而不关心他人、不关心集体和社会的现象。如高校部分学生中存在的政治冷淡倾向、脱离集体现象、违犯校纪甚至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都表现了青年学生在价值主体的确认上存在着个人主体与社会主体的矛盾。 2.价值目标确立上的多元矛盾。价值目标是人生奋斗的方向,明确的价值目标可以产生不尽的动力,催人奋进,而不定的价值目标则会导致短期行为,徘徊不前。在社会大转变时期,社会的各种价值观念冲撞抨击,纷繁杂乱,价值目标也呈多元化趋势,一掷千金的“大款”;受到重奖的科技人员、商海精英、成果累累的学界名人……不一而足,都是人们艳羡追求的目标,这些也都影响着象牙之塔的学子们。 虽然每一位在校学生都渴望在大学教育中能够得到发展提高,能够学有所成,然而面对精彩的外面世界,他们困惑了:什么才是人生的目标?他们时而务实,时而浪漫;时而心比天高,时而灰心丧气;时而渴望学有所成,著作等身,时而追求舒适安逸的个人享受。由于价值目标的多元化,而在实现过程中很难具有“从一而终”的精神,往往表现出徘徊、矛盾,产生短期行为,朝三暮四,急功近利。学生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的学习上的“冷热病”,个人表现上的时好时坏都源于此因。 3.价值实现途径上的多样化。由于价值目标的不确定,这一点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青年学生并没有把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参加专业工作当作实现价值目标的唯一途径,他们通过家教、打工、社交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在校园以外的天地里寻找着各种实现自己价值目标的途径,一旦发现比较适合自己的,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所以高校校园里有了推销员,课堂上响起了BP机的呼声,还出现了中途退学和众多毕业后改行的现象,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徘徊、矛盾心情自然成为青年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又一表现。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对这些现状不能不感到自己肩上担子份量越来越重。正确引导和调适青年学生价值观中的矛盾和冲突,教育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青年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针对以上分析,在此提出几点建议,以求教同仁。 第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应确实发挥主渠道作用,教育学生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确立正确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加大力度,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进行适时的变革。针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对学生进行国际形势、国情及民情教育,运用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电教、社会实践手段,在学生与社会之间搭起理解和认识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用科学思想丰富学生头脑,加强主渠道能量,提高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影响,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二,必须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校园树立求真务实,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用良好的校风和学风熏陶学生,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教育学生,树立优秀学生榜样激励学生,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培养为实现目标而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一项工作的实现必须从学校建设的大局出发,是涉及学校各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总体布置规划,并通过各部门的一致努力才能够达到目的。 第三,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增强他们面对社会的信心。青年学生不仅要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还应该使能力得到培养,诸如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协作能力等等。这是树立青年学生面对社会的自信心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地帮助青年学生面临社会选择时有较充分的准备,克服胆怯心理,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