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民政治认同的缺失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增收,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62)

原文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我国目前处在关键的转型期,这个时期保持政治稳定是十分重要的,而确保广大成员对社会主流政治文化的认同是关键。但身处转型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教育观念方式陈旧,教育内容体系不全,以及政治参与实践的缺乏,面对政治认同的任务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首,突出公民教育的地位,增加政治参与实践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5 年 12 期

字号:

      一、社会转型与政治认同缺失

      中华民族的复兴过程说到底是一个逐步实现现代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其间要经历许多波折。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我们的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我国的现代化第一次在一个稳定的政权领导下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但是由于“左”倾思想的干扰,特别是“文革”这样的动乱,我国的现代化不断受到冲击,甚至出现了中断。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是我国新一轮现代化的开端。虽然今天的社会改革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自觉地对社会的某些部分或环节所做的改善,它是依赖现存社会制度本身的力量进行的自我调整和完善。这场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到以市场经济为基本推动力量的社会转型,使我国社会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社会转型的特征是:由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型;由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由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由伦理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由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转型。这种变革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多样性,表现在: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客观社会的变革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政治认同的深刻变化。然而马克思主义又告诉我们,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中有一个“时间差”,或落后于社会存在,或超前于社会存在,尤其是在社会变革年代。社会结构处在变化之中,新的意识不断涌现,旧的意识依然存在,并为争夺主流意识地位而斗争。同时,经济基础变化反映到那些远离它的意识形式,要经过若干环节,“在这里观念同自己的物质存在条件的联系,愈来愈混乱,愈来愈被一些中间环节弄模糊了。”[1](P249) 因而从这种模糊性中清理出超前的社会意识或落后的社会意识,显得必要而且困难。

      我国现代化本身的特殊性决定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而政治认同缺失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秩序不协调则是最大的障碍。我国的现代化是在一个较低的起点上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国家政权必然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现代化的倡导者、计划者、推动者。通过国家政权的作用来推动经济发展,极易造成一个时期内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人们的最初期望得到满足。再加上大众传媒的“放大功能”,结果人们的期望值急速膨胀,甚至认为现代化是指日可待的,丧失了对它的艰巨性与长期性认识。殊不知现代化的真正困难才刚刚开始,一方面传统的机制由于面临生死存亡而加剧其反抗性,这就造成国家政权缺乏足够的效率和能力使资源的重新分配适应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另一方面,面对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机能失调引起经济秩序的紊乱,国家职能机构不可能超前培养出克服这种紊乱的能力。基于以上两个方面,期望值颇高的人们会出现思想混乱,它们只看到市场的无序和政府的无能,这就必然影响公民对政府的信心,[2](P26) 甚至产生怀疑和抵制情绪,对社会的主流政治文化失去认同,并要求改革甚至否定主流意识形态,倘若处理不当,就会出现政治动乱。

      更严重的是,经济增长带来的失调会给社会公正造成很大压力,社会不公正性会在一定时期内蔓延。某些社会群体抓住了机会并先获得利益,甚至以牺牲其他社会群体的利益为代价。传统社会本身就是亲选社会,这种特征长期保留使有些群体或个人有可能通过各种关系不合理地获得变化带来的利益,造成社会报酬和奖励与对社会的贡献脱节。其次,某些群体或个人借裙带关系或通过腐化手段取得了占有资源的优势,以牺牲他人利益而致富,这些事实都引起了人们对社会价值体系的怀疑和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大众交流媒介再一次发挥“放大功能”,期望值的挫折引起了人们把对物质分配不公平的不满转向政府部门,从而为社会不稳定提供了基础。

      对于任何一个政权来说,仅仅稳定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进步和发展,尤其是像中国这样尚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稳定只有与现代化进程结合在一起才有实在的意义。现代化必然带来社会转型,而中国这种转型从一开始就在进行,因为它是以深刻的体制改革作为先导的,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必然引起政治体制改革,而政治体制改革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因此改革是一场关于人们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大调整。而市场经济是一个强调个人主体利益和尊重多元的开放型经济,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的政治现代化也必须要求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于是人们会期望借着这样的转型期提出自己的政治要求以保护自己既得的经济利益,或以求得经济上的利益,这在政治认同上都表现为对主流政治文化的不完全认同,这就是变革往往导致的政治认同问题。而处在变革中的大学生,由于他们本身的政治敏感性,更由于变革带来关涉他们自身利益的入学、就业体制的变革以及由此引起的他们社会地位的改变,使他们更加易于参与到各种政治诉求中去,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对此若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出现偏差,给国家和个人造成重大损失。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在当代社会中,政治的作用在整个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离不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依赖于政治社会化对主导政治文化的传播,使社会成员在最大限度上认同政治体系的政治文化,抵制非主导政治文化的侵蚀。在大学生这个广大群体中,政治认同主要依靠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相配套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及与之相适应的民主政治建设的逐步推进,这种传统的“两课”教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它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大学生政治认同障碍,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