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作者简介:
李玉华,教授;   谷玉梅,江红,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原文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审美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制约其他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着眼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是将其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素质全面发展的、具备良好精神品格的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既要通过学校教育、环境熏陶等外化方法,又要依靠大学生自身的学习与实践,内外因相互结合,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5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最近,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培养的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我国,对于大学生美育的培养,无论是教育管理部门,还是各高校都没有充分重视。而通过美育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是办好现代大学的重要任务。

      (一)审美素质的内涵及其解读

      美,作为人类普遍的社会理想和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便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人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情感活动。当人被事物的某种特质所吸引,积极主动地、不由自主地去对其进行品味和鉴赏,并做出美学上、情感上的分析、判断,这个过程就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的直接结果就是使主体产生美感,即主体对客体产生的一种愉悦感、契合感和向心感。也就是外界事物通过视觉、听觉进入主体大脑后,一旦与大脑中早已沉淀、积累起来的信息有相似或相同之处,就会将大脑中存储的信息激活、唤醒,从而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从古至今,审美就如日常劳作一样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作为审美主体的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对象世界,使人与自然达到最理想的融合与统一。

      在审美活动中,一方面人类按照美的规律使对象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另一方面这更美好的世界反过来又作用于人类自身,促进了人的生存质量和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全面进步。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的确,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也就是人类对美的不断感受、体验与创造的过程。如果说理想的社会形态和完美的人生境界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审美则是这条完美之路的必要环节,而审美素质无疑是走向这种完美历程的关键性因素。

      所谓审美素质就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先天与后天因素,是主体审美系统的综合水平,主要由审美感官、审美态度、审美经验、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等因素构成。

      审美感官就是指审美个体感知和领悟美的生理特征,如欣赏绘画的眼睛,聆听音乐的耳朵等;而后天审美素质则是指经教育或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审美实践而养成的审美态度、经验、情趣、能力等基本素养。

      1.审美态度是人们在审美活动进行之初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这种态度“使自己从日常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保持一种与日常生活和实际功利无关的心态。”[1] 在审美活动中,要感受到对象的美,就要善于对客体对象采取审美的态度,即一种非功利的态度。直接从对象的感受性特征的直观中去体味同人生相联系的某种情调、意味、精神、境界等。否则任何事物都无法进入审美的领域,只会是世俗的一件物品罢了。

      2.审美经验是指保留在审美主体记忆中的、对审美对象以及与审美对象有关内外界事物的形象和感受的总和。审美经验通常在多次的审美实践中形成。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人们总是积累大量关于外界事物的知识和经验,审美时这些以往的审美经验就会参与到现实的具体的美感活动中,审美主体一旦受到审美对象的信息刺激,就会调动有关的经验记忆,以激发起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做出审美的反应。

      3.审美情趣是指主体在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对于审美对象的态度、兴趣与追求,即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情感倾向。它反映着人的审美需要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审美情趣是审美主体在具体的审美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最终通过个人主观爱好形式表现出来。审美情趣在性质上是有健康与消极、高尚与卑劣之分的。不健康的审美趣味往往使人无视美、歪曲美,甚至以丑为美。所以应通过审美实践的学习、训练,养成良好的审美趣味。

      4.审美能力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直觉美、认识美、鉴赏美的造诣程度和综合水平。具体又包括审美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等。审美活动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感知美的具体形象,进而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再造性的审美想象,把审美对象补充、丰富、发展,最终内化为自己意识中的艺术形象,同时还要发挥审美理解力,对于审美对象的深刻内涵有进一步的感悟,从而进入审美体验的高级境界。现实生活中的美是丰富多彩、无穷无尽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发现。要发现美、欣赏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审美素质将会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素质,渗透到审美主体的心智中,并最终会内化成人的一种整体素质,一种能力,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和完善自身的价值定向,引领着人类走向完美。

      (二)培养大学生审美素质的现实意义

      国民素质是经济发展的基石,社会的进步是以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的。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生力军,能否把他们培养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得到发展的现代化人才,是关系到我国能否在严峻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大事。审美素质,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制约大学生道德、科学、文化等其他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大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培养审美素质是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二十世纪的信息革命萌芽了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知识经济已叩响中国的大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使用、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种可再生的人力资源,知识的不断更新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而这都有赖于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和核心。江泽民同志指出:“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2] 而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正是提高和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