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爱国主义新内涵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建新,河南师范大学讲师,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3级博士生。(河南 新乡 453007)

原文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内容提要:

爱国主义的内涵是由一个国家当下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诸因素所决定的。不同的历史阶段、政府所面临的特定任务以及民众的现实追求,是确定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依据。而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为当前爱国主义又注入了新的更加丰富的意蕴:如保持国家稳定与实现社会正义、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爱国意识与爱国行为的统一、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建构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祖国统一等。只有准确把握这种变化,才能使爱国主义充满新活力。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5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爱国主义是以国家和民族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支柱。作为政治、道德等领域最重要的内容,爱国主义是持续永久的。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爱国主义总是与一定具体历史要求相联系,与一个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景相联系,与特定时期广大民众的现实追求相联系。无论作为一种政治观点、道德观念和思想感情,它一直受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所制约。这正如江泽民所概括的:“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的。”[1] (p400)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这是我们党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做出的重大决策,它顺应了人民的意愿,符合时代的潮流。[2] (p4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当前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对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当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保持国家的稳定局面,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更加和谐,社会更加公平正义、安定有序、诚信友爱乃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爱国主义所应具有的内涵之一。

      爱国主义因时代主题之不同而不断转换,它的时代性非常鲜明。近几十年来,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目前,呈现强大发展趋势的是经济全球化,它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世界的面貌。经济全球化浪潮使人类不断跨越民族、国家的地域界限,超越制度、文化障碍,在全球范围内相互联系和交往、相互影响和融合,使全球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经济全球化给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我国带来了许多机遇。抓住契机,顺势而上从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乃是历史的要求,时代的呼唤。进入新世纪,世界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激烈,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这对于我国的发展和民族复兴,是历史性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规定了当代中国最大的主题是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发展,也规定了献身国家现代化建设、追求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是当代爱国主义最重要的要求。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虽然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伟大实践使我们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因此,我们要奋起直追,加速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程中,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人们的劳动方式等发生了变化。经过26年的持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提升,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一系列不和谐问题也凸现出来。如贫富悬殊不断拉大,城乡发展不协调,“三农”矛盾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等。上述种种不协调、不和谐的状况,不仅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而且使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现实矛盾更为难以处理。解决这些矛盾和现实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真正做到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发展中诸多不协调问题的迫切需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是我们各项工作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保持国家的稳定局面,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政治更加和谐,实现社会更加公平正义、安定有序、诚信友爱乃当前爱国主义的首要内涵。这是基于我国的现时基础之上的正确选择。在新的世纪,抓住机会,致力于生产力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以及社会协调发展,是我们的追求的目标。[3] (p73)实践证明,一个国家要发展壮大,必须珍惜和保持团结稳定的局面。稳定最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稳定,人人为稳定尽责,人人为稳定出力。而只有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达到和谐,建构起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才能最终达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既要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先进经验,又要认清全球化的实质,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努力实现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爱国主义的内涵之二。

      历史发展的进程表明:任何民族封闭就要落后,要发展就必须开放。对外开放是民族振兴之路,是国家发展必由之路,这已被无数历史事实所证明。改革开放正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它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要保持长期稳定、持续的发展态势,就必须适应世界“一体化”的大趋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我国现代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明确提出了“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这一科学论断。实行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使祖国日益繁荣昌盛。也就是说,爱国主义与改革开放是和谐统一的。可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是在与世界的双向互动中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只有以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才会拥有美好的明天。而那种夜郎自大的排外意识、因循守旧的保守观念只会对新阶段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产生误导。因此,实行对外开放,是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要求,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此外,我们还要提高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水平,拓宽认识视野,要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世界是多样性的,要培养人们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的尊重与宽容态度,培育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精神,如这次东南亚海啸发生时,我国公民积极捐款,体现了宽广的胸怀,这些都是作为一个新世纪的中国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新阶段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为爱国主义又增添了新的内涵,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也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也使生长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大环境之中的新生一代,对人生社会家庭和各种人际关系的认知体验和理解,更多了许多开放意识。[4] (p100)但是,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另外,改革开放还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方向,否则我们实行改革开放就有动摇阶级立场,损害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葬送社会主义事业的危险。要使人们把握当今世界的变化和特点,认识新阶段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历史使命,要更多的加强国家新的安全观教育,使人们认识到新阶段捍卫国家主权已不仅仅是保障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同时还包括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和文化安全,增强人们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要更多地加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人们形成一种“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等精神动力。这样的精神动力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是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是近代爱国主义的继承和发展[5] (p63)总之,在对外开放中必须正确把握开放的度,始终以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培养理性的思维、开放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