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灌输论”研究综述

作 者:
王萍 

作者简介:
王萍,云南省红河学院社科部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云南 蒙自 661100)

原文出处:
探索

内容提要: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是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到现在,对于“灌输论”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围绕“灌输论”的首创者、“灌输论”是否过时、为什么要灌输以及怎样灌输等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见解。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5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什么是“灌输论”?“灌输论”的首创者是谁?如何理解“灌输论”?一直以来引起许多理论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引发一系列讨论。围绕灌输的内涵、作用、为什么要灌输以及怎样灌输等问题,学者们展开了争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21世纪的今天,社会生活急剧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本文就学术界关于“灌输论”问题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以便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一、关于“灌输论”的首创者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这是世人公认的。但对其首创者看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灌输论”的首创者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德萨米,他在1842年出版的《公有法典》中提出:“要往无产者的头脑里灌输真理:你有责任给无产者进行这一洗礼!”这段话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关于无产者不能自发地在头脑中产生共产主义,必须从外面加以灌输的思想的最早表述,比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用“灌输”概念早两年。

      第二种观点认为,“灌输论”首先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来的。早在1844年,马克思就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 恩格斯在1880年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真正的理性和正义至今还没有统治世界,这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被人们正确地认识。”[2]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革命理论过程中,不仅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而且赋予“灌输”一词科学含义,并多次强调、反复论证向工人群众灌输革命理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三种观点认为,考茨基于1901年在谈论奥地利社会民主党新的纲领草案中,就提出了“灌输论”的雏型,这是他“最有生命力的思想”。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强调了考茨基“一段十分正确而重要的话”,即“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并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产生出来的东西”[3]。

      第四种观点认为,最早将“灌输”这个词引入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是列宁。1902年,他针对当时俄国社会民主党内存在的崇拜自发论的工联主义倾向,在《怎么办》一书中明确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4] 在批判工联主义思潮过程中,不仅把理论斗争的意义提到应有的科学高度,而且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地“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将共产主义思想“灌输到群众中去,变成他们的习惯,变成他们的生活常规”,“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使他们具有真正符合他们的崇高称号的各种方面的素养。”[5]“对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忽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6]

      孙来斌认为,这些不同的观点,是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马克思、恩格斯、考茨基、列宁对“灌输论”所作的贡献。从“灌输论”的思想源头来看,可以而且应该追溯到马克思、恩格斯;从“灌输论”的理论化过程来看,其首倡者是考茨基;从“灌输论”在理论上的完善、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及其社会影响的扩大来看,要归功于列宁。正是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不懈努力,“灌输论”才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灌输的含义

      何为“灌输”?就字面意思而言,俄语里“灌输”直译为“充实”,《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灌注输送思想、知识等”,可形象解释为“把流水引导到需要水分的地方”。具体使用“灌输”一词时,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

      有观点认为,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涵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能自发产生,必须从外面灌输进去;自发的工人运动产生不了科学社会主义,只能产生经济主义和工联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占领思想阵地;无产阶级政党要重视理论和理论斗争,善于把革命理论和群众实践相结合。灌输论是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在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是我们赢得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之一。

      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把灌输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灌输,就是把思想工作对象需要有而又尚未有的思想,从外面传播、输入到其头脑中去,变成他们自己的思想,主张进行正面的宣传、教育、启发和引导,使革命的理论、先进的政治意识和道德伦理,由工作者输送给工作对象,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帮助他们树立政治信仰,提高政治觉悟,坚定政治立场,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并以此作为行动的规范和依据。“灌输”作为一种工作方式方法,应该说它并无特定的褒贬含义。

      另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灌输”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而不是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方法,其本质含义是“教育和宣传”——用外在的知识和思想输入,充实受教育者的大脑,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必须经过教育过程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具体到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灌输”就是思想、政治、理论等意识形态的教育宣传,它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灌输论的形成发展和经典作家的论述可以看出,灌输是指主体将特定思想移入客体的教育过程,方向性和目的性是其本质属性。灌输论实际上是一种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关系的理性认识,是一种政治教育的理念与原则。它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目的、有组织地对人们进行系统的思想理论等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使之提高政治觉悟、坚定政治立场、树立政治信仰、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