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内容和途径

作 者:

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均为南华大学

原文出处:
船山学刊

内容提要:

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历史和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神圣使命,而要完成好这一使命就必须首先弄清楚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内容和途径。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5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面对“非典”疫情,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精神的民族,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涉及全民族的成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高等院校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怎样搞好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工作,肩负着极其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校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内容

      民族精神是指产生和蕴藏于一定民族的个性或群体之中,热爱、忠诚和报效祖国和民族,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孕育、形成、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团结和凝聚各种力量,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调节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重要的政治、道德原则和人生价值规范。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华民族形成了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高校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必须加强对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一)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中华体育”精神,“抗洪”精神,万众一心抗击“非典”精神等。新时期爱国主义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爱国主义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一致,并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最根本的任务。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最精辟、最科学的概括。高校开展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将热爱祖国、为祖国服务作为自身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强化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牢固树立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观点,自觉将个人荣辱与国家民族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教育。从中国古代的“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到革命战争年代的勇于斗争、不怕牺牲;从建国初期的不怕封锁、自力更生,到新时期的“六十四字创业精神”;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到江泽民同志倡导的“五种精神”到胡锦涛同志强调“两个务必”,无不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写照。这种精神创造了强盛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精神文明,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人民民族自信心的一种象征。高校开展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明白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树立勤奋的劳动意识和正确的成才意识,要培养艰苦奋斗、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品质,才能战胜前进中的各种困难,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

      (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精神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民族。不论是在兴旺发达时期还是在救亡图存时期,中华民族都坚持和发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传统,以此成为中华民族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激励着中华民族努力拼搏、奋发向上。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大学生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勇往直前。高校应努力培育大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增强学习紧迫感和使命感,增强拼搏意识,使大学生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四)团结统一、共同繁荣精神教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盼统一、讲团结、谋发展、求繁荣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志,体现了全中国人民的最大愿望和根本利益,是广大人民群众从历史的经验和自身体会中得出的必然选择。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和培育团结统一精神更具时代意义。高校要努力培育学生民族团结意识,使学生树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观念,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和大汉族主义,让“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观念深入学生之心。

      (五)爱好和平、放眼世界精神教育。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安宁,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把自己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加快自己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又一特征。高校应大力开展爱好和平精神教育,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统一和协调,如“和而不同”的共生意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哲学,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分析国际形势,明确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把握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使学生成为反对各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维护世界和平。

      二、高校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相互激荡,文化竞争异常激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全社会都要关心和重视。高校是塑造和凝聚民族精神的中流砥柱,必须加强领导,通过各种途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发展先进生产力要求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只有弘扬民族精神,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把人们的精神振奋起来,使创造力迸发出来。发展先进文化要求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对我们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树立群众观点,切实代表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