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及启示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俊珂,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 新乡 453007)

原文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内容提要:

美国学校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表述的德育目标,也没有明确采用“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在其整个学校教育中却有明显的德育倾向。本文从德育地位、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与方式、方法德育模式五个方面分析了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5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美国学校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表述的德育目标,也没有明确采用“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在其整个学校教育中却有明显的德育倾向,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不断研究和加强德育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颇有成效,可谓“无名有实”,形成了适合本国需要的,富有成效的道德教育特点。由于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的差异,我们在借鉴其有益做法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国情出发。

      1 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

      (1)德育地位:教育的最本质和最高目的,具有不容怀疑的重要性

      在美国,资产阶级道德被奉为“教育的最本质和最高目的,德育是学校最重要的职责之一”[1]。早在1937年,美国教育委员会就在《对学生特征的看法》的报告中指出:“教育机构的指导思想是教育机构有责任考虑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他的智力和成就,他的感情组成,他的身体状况,他的社会关系,他的职业态度和技能,他的道德和宗教价值观念,他的经济能力,他的美学欣赏。简言之,应加强学生作为一个人去发展而不仅仅是对他进行智力知识训练。”[2]美国前总统里根说:“美国之所以存在教育问题,并不是因为钱花得少,而是因为钱花得不当,没有把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花在道德教育上”[3]。1990年2月乔治·布什总统在华盛顿召开的全美州长会议上发表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的报告中明确要求全美“所有学生都要参与提高和显示良好公民意识、社区服务与责任心的活动”;“美国的每所学校都要实现无毒品、无暴力,并提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有纪律的井然环境”[4]。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认为,新政权的核心政策是教育政策,“要恢复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从培养人开始”[5]。在其1994年3月签署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中,把对学生进行个人良好品德的教育,定为国家八大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

      (2)德育目标:培养具有美国精神的责任公民,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

      由于美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地方分权性质,美国学校中至今没有一个统一表述的学校德育目标。但这并不能说明美国学校不存在德育目标。早在1938年,全国教育协会教育政策委员会在《美国民主教育之目的》报告中,就提出公民教育的十二项目标:社会正义、社会活动、社会理解、审慎的判断、宽容、维护公共资源、科学的社会应用、世界公民、尊重和遵守法律、经济知识、政治责任、笃信民主[6]。70年代后,美国许多教改方案中都反复强调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爱国精神,能对国家尽责任和义务的“责任公民”,以建立和维持一个统一强大的美利坚合众国。其中培养学生具有美国精神(即爱国的民族精神;乐观进取、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崇尚个人奋斗的民族精神[7]。),尤其把不断涌入的移民“美国化”是其德育目标的一大特点,这使美国学校德育深刻地反映出注重现实和兼容并包的特色。美国前总统里根在1987年的国情咨文中提出美国十大任务时就特别强调学校应培养美国人的“国民精神”,主要指爱国、修养、诺言、恢复伦理道德、纪律等,以适应美国发展对人才的需要[8]。1975年,美国中等教育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报告中,对“责任公民”作了一些具体规定,如承认他人享有法律上规定的各种权利的责任,尊重他人威信和价值的责任,遵守各种规则的责任,了解和遵守法律的责任,等等[9]。

      (3)德育内容:凸现道德、心理综合化的健全人格教育,具有素质教育的倾向

      美国学校德育内容从总体上看是围绕公民教育进行的,学校德育也基本上围绕公民教育的基本含义而展开,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健康人格教育、价值观教育等成为美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而其核心内容,如民主、自由、人权、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念长期保持基本不变。在美国,爱国主义教育实际上它主要表现为历史教育;学校的法制教育是建立在合理、科学的法制教育体系基础之上的,贯穿整个学校教育中,从小学到大学各阶段,他们都规定了具体的教育内容,并且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个人的独立、平等、自由意识,乐观进取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品质被认为是健康人格的重要表现。学校教育的重要责任就是促使青年个性自由、个性发展、自我完善,其核心在于培养与社会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相适应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从根本上讲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教育几乎涉及到学校课程的所有领域。所以,价值观教育也是美国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健康人格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形成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但在教育的表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爱他人、爱社会的基本道德观念以及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被看成是形成这种价值观的最根本的条件。这种教育最终目的和教育过程或手段之间的矛盾,正是美国学校德育所刻意追求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导致美国学校德育困境的主要原因。

      (4)德育途径与方式、方法:多样化,具有层次性、全方位渗透性

      美国学校德育存在于教材、教学过程、课外活动与社会服务、心理咨询、大众传播和社会公共环境、纪律管理等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美国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信念,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就内容而言,美国中小学德育的主题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责任感,即公民教育,主要传授一般的伦理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教育途径主要通过公民学课程。在高校德育中,公民教育仍然是重要内容,但不设置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而是把有关内容融于整个教育活动并在层次上有所提高,目的是培养“好公民”。中小学公民学课程及大学专题其政治性、理论性都很强,充满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观、价值观。

      美国学校不仅注重在文科教育中渗透德育,近来也开始注意在理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使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与道德培养结合起来。其方法是中小学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要重视宣传各个时代的科学家对该门学科的贡献,鼓励学生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与发明创造精神。大学理科教育则是对每一门主修专业,都要从历史、社会和伦理学的角度学习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