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教育研究综述

作 者:

作者简介:
冯春芳,盐城师范大学教师;(江苏 盐城 224002) 成长春,盐城师范学院院长。(江苏 盐城 224002)

原文出处:
兰州学刊

内容提要:

近年来,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迅猛发展,网络思想教育正日益成为思想教育领域的一个崭新课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围绕网络思想教育的涵义及特征、网络思想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网络思想教育的具体措施等问题,学者们对网络思想教育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发表、出版了许多高质量的论文、论著。认真梳理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推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而且能为网络思想教育的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05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我国自1994年正式开通了与Internet的专线连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便以加速发展的趋势,广泛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引起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在思想教育领域,以网络为载体、针对网络影响而开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日益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趋向。1999年4月16日,清华大学汽车系学生党员自发建立了一个名为“红色网站”的思想教育专题网站,被称为“全国第一家以思想政治为内容”的网站。此后,一批思想教育网站如:马克思主义之家、红色中国、红色风暴、思想政治工作之窗、红色世界等纷纷建立,互联网正成为思想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从而为信息时代思想教育指明了方向。

      实践的需要推动了理论的发展。在学术界,自1999年张建松在《发挥校园网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一文中提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关于网络思想教育的研究便蓬勃兴起。几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网络思想教育的涵义及特征、网络思想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网络思想教育的具体措施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全面总结网络思想教育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忽略由于切入视角不同而造成的思想教育所蕴涵的各个概念之间的略微区别,把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等一并归入思想教育领域。

      网络思想教育的涵义及特征

      通过几年的研究,学者们不断深化了对网络思想教育内涵的认识。目前,关于网络思想教育的涵义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把网络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和信息交往平台,从网络的技术特征角度对网络思想教育进行界定。刘梅同志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最早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界定。她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应的一种现代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了解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知识,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制作、传播和控制网络信息,引导网民(或受众)在全面客观地接触信息的基础上,选择吸收正确的信息,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刘梅同志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同,与此相似,曾令辉等同志编著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中指出,“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阶级、政党、社会团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通过现代传媒——计算机网络对其受众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杨立英同志在其专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中也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思想宣传的理论和传播学的原理,以互联网为载体开展教育的一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第二,把网络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从人的本质的角度对网络思想教育进行界定。韦吉锋同志在《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界定的科学审视》中对网络思想教育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剖析。他力图超越网络的工具价值,揭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

      以上两种界定,从不同的视角对网络思想教育的涵义进行了解释,但均认为网络思想教育是相对于传统思想教育而言的,是思想教育与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传统思想教育在工作领域、工作方式及工作手段上的拓展和延伸。学者们普遍认为,与传统的思想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教育主体的平等性。网络交往的匿名性消解了传统人际的“社会的藩篱”(如年龄、性别、身份等),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能够真正处于平等的地位。

      (2)教育过程的互动性。与传统的单向灌输不同,网络思想教育更加突出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再以权威自居,而只能平等地与受教育者进行讨论与交流,通过启发和入情入理的商讨,引导受教育者接受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3)教育方式的个性化。由于因特网本来是人们基于一定的利益与需要(资源共享、互惠合作)自觉自愿互联而形成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受教育者的自主选择。与传统思想教育的模式化和划一性不同,网络思想教育尊重受教育者的需要和兴趣,强调从受教育者的现实个性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4)教育方法的信息化。网络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特点,能够把教育由平面引向立体,为人们提供真实的表现效果,感染力极强。

      (5)教育范围的社会化。网络以其“非中心化”和匿名性的技术特征,打破了传统时空和“社会藩篱”给人们交往带来的限制,拓展了思想教育的活动空间。在网络时代,高校“围墙”概念将逐步消失,思想教育活动通过网络渗透到全社会各个方面及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真正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人人都将同时扮演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重角色。

      网络思想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