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T:长不大的一代?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NEET”发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英国,是“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 or Trainninq”的缩写,指既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在学校里上学,更没有去接受职业技 能培训,必须依靠家人为生的青年人。这个群体一般指年龄在15岁到34岁,未婚,依靠 父母或者伴侣谋生的人。   中国NEET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纯粹寄生虫型失业,依赖父母生存,不愿意辛苦谋生; 一类是被迫型失业,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就业障碍,比如学历低的人没有就业优势,学历 高的人高不成低不就,而许多人在择业失败后,选择了继续升学暂缓压力;还有一类是 新出现的非传统型失业,他们或者选择追逐梦想,但因为其就业理想与现实不匹配而造 成失业,有些女性干脆选择做全职太太,或者自主创业,完全摒弃“上班”这种生存方式。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毕业后就失业的大中专学生加入了NEET行列,使得中国NEET的层 次复杂起来,其中也不乏高学历者。   有人说,不论是哪一种NEET,其直接后果便是“长大不成人”……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5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无情啃老:“2030”令“4050”很受伤

      “累得半死,才挣几百元。”这是24岁的张滨赋闲在家的理由。现在他每天在网吧打 游戏。父母为他找过两份工作,张滨都以太辛苦为由放弃。

      “这样的学历,还挑三拣四,有什么好工作会从天上掉下来呢?”父母忧心抱怨,却不 得不从微薄的工资中分出几百元给儿子,“有什么办法呢,自己的孩子,总归要自己养 ”。

      近年来,一些低学历、没技能的青年人就业困难。这些年轻人多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 的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又不能吃苦耐劳,最后干脆呆在家 里,继续靠父母养活。

      有人用“啃老”来形容这群不就业的傍老族。他们不仅给父母带来了经济负担,更带 来了精神压力,令父母伤心伤身。“只要他不出去惹事就好。”被“啃”的父母们借此 自慰,但无奈的背后是不堪重负和忧心忡忡。

      从技校毕业后,金志明先去了一家宾馆做服务生。一开始,他天天喊累,到冬天,他 手上生了冻疮,干脆就理直气壮地辞职了。在家里休息了半年后,亲戚给他介绍了一份 当餐馆服务生的工作,可他只去了一天就不干了,“低声下气,还要受客人欺负”。

      一家3口挤在50多平米的老公房里,靠父母每月1500元左右的退休金为生,金志明并不 在意——没钱就向父母伸手,比当服务生轻松。他一个月上网、打手机、和朋友打牌, 就要花掉700多元。

      手头实在拮据,父亲又给金志明找了份做物业电工的工作,却被他怒斥:“叫我干这 么危险的活儿,是不是嫌我没工作!”最终,为了维持家庭开销,退休的老父亲接下了 这份“危险的工作”。

      更让父母担心的,是金志明的朋友圈。那拨年轻人,成天无所事事地混在一起。跟朋 友泡网吧打游戏时,金志明曾以面试要交报名费为借口,从父母那里骗钱。父亲知道后 ,气得血压突升,进了医院。

      金志明的母亲唉声叹气,她近来求着哄着儿子去做小区保安,“不指望他挣钱养家, 就想让他有点事做,真怕他跟那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混下去,早晚会出事!”

      25岁的肖文洁中专毕业7年了,一直在上各种补习班,月收入仅2000余元的父母累计投 入不下3万元,但“都不知道她学了什么”。一开始,也有亲戚朋友给她介绍工作,肖 文洁都以“不喜欢、不适合”为由推掉。其中一份工作是在国企做文秘,月薪1100元, 她觉得薪水低,“伺候人的事儿我可干不了”。她自己也试过在一家新开业的麦当劳打 工,干了两周,又不干了。父亲渐渐失去了耐心,指责她“好吃懒做”,家中的争吵从 此成了家常便饭。肖文洁在家呆长了,生活便形成了规律:每天睡到午后才起床,出去 逛逛,上网到半夜,没有朋友,也不交往,人越来越胖。

      工作日里,经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打牌聊天,或者上网打游戏,多 是不工作的啃老人群。这些青年由于可选择的工作多是吃“青春饭”的服务行业,如服 务员、售货员等,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在短暂的就业与失业的交 替过程中,“2030”们正在走向“4050”。

      许军家每天的生活几乎都这样“有规律”地拉开序幕:清晨6时30分,年届花甲的许父 第一个起床,草草地用完简单的早餐后,花40分钟乘坐公交车赶到白云区一家修配厂上 班。事实上,两年前,许父就从制衣厂车工的岗位上退下来了,如今“老骥”返岗,并 非为发挥余热,而是不得已而为之。因家有“太子”有工不做,要靠他养。

      许母是一名家庭主妇,她每天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是为儿子许军准备午餐。据了解,“ 许太子”现年27岁,是家中过得最舒适的闲人,通常一觉睡到中午,吃完送到嘴边的午 餐后,就例行地向妈妈索要30元“日薪”,便呼朋引伴地召来几个青年,凑成一桌打麻 将,短则半天,长则通宵达旦。

      许家住的是60多平方米的公房,许父每月1700元左右退休金,除掉每月给儿子900元的 正常生活花销和赌资,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巴巴的。

      短期傍老:如此“休养生息”

      在NEET一族中,也有高学历群体。

      24岁的陈潇已辞职3个月了,他用“休养生息”来形容目前的自由状态。毕业于吉林某 高校中文系的陈潇,此前在长春一家公司作企划工作。辞职的理由他总结了三点:工资 低,无聊,没发展前途。

      辞职后的求职之路并不理想,但陈潇不急于就业,“好工作是要慢慢找的,与其将就 一个没什么前途的工作,不如静下心来找份好的”。当然,这份悠然自得也是有底气的 ,比起那些外地来的求职者,陈潇可以安心地在家吃住,无衣食之忧。“辞职前我工作 的时间短,没什么积蓄,所以先依靠父母,这也可以算是借贷关系呀。”陈潇很反感“ 傍老族”的称呼,他辩解说:“我一旦找到好工作,就可以反过来给父母生活费了。”

      在一些高校毕业生中,有不少人和陈潇一样。因为现实工作与理想状态相差较远,很 多人选择辞职、返校考研等“新失业状态”。一些“毕业就失业”的学生,聚集在学校 周围生活,形成“校漂现象”。

      今年22岁的小玉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娇娇女”:父母都是城建系统的工程师,家 庭总收入不菲。在这样一个高知家庭里,父亲对小玉期望很高,为女儿设计了一条从重 点小学到中学、大学,甚至出国留洋的“金光大道”。母亲对女儿更是“爱到骨头里” 了,即使是孩子的无理要求也言听计从。小玉22岁大学毕业,缺技能、不勤劳的她就业 屡屡碰壁。其后,她又花了3万元蜻蜒点水般地学了学时髦的商务英语、电脑、艺术插 花等。然而一接触工作,她便以“不喜欢”为由推掉,如今在家赋闲了两年多,终日无 所事事。父母后悔地说,从小对女儿的家庭教育很失败,疏忽了对孩子勤劳、节俭、孝 顺、责任心等方面的教育,造成孩子对传统美德十分淡漠。孩子长大后不懂得体贴父母 苦心,一味索取不知回报。让他们最伤心的是,女儿竟然称:“父母挣的钱,就是留给 我的。”20多岁的青年根本没有自立、自强的生活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