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维廉:美国来的活雷锋

作 者:
罗西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知识窗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5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潘维廉自称是个美国来的“洋鬼子”,这是他自己起的中国名。

      1956年4月,这个人们亲切地叫他比尔的洋鬼子出生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1980年8月 毕业于美国西南得克萨斯州立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83年7月毕业于美国福东大学 ,获比较文化硕士学位;1988年7月毕业于美国瓦尔登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曾任 美国第一证券公司副总裁。到1986年,他已跻身美国“年薪10万美元俱乐部”。1988年 9月至今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外国专家、教授。他是福建省第一位持有中国“绿卡”的 外国专家,两次获福建省优秀外国专家荣誉称号。1993年国庆节,在北京领取由国务院 外国专家局颁发的“国庆友谊奖”。在他的名片上写有几个大字“福建省荣誉公民”。

      比尔说:“最初喜欢她,是因为她漂亮”

      比尔(即潘维廉)读小学五年级时,参加了学校合唱团。当时童声童气,甚至有同学笑 他是个女孩子。对此他很生气,便发愤成长,后来果真出落成一个标准的男子汉。

      25岁那年,他恋爱了。在一个朋友家里,他参加复活节晚餐。比尔很缅腆地坐在一边 左看看右瞧瞧。这时,他注意到一个女孩,深蓝的眼睛、亚麻色的波浪长发,蓝白相间 的滑雪衫……他的心跳加快,但仍装做冷静。他心里想与她搭话,但总觉底气不足。这 时,救兵来了。

      主人走过美如“西施”的女孩身边,说:“苏珊,你知道比尔也曾在台湾生活过,并 打算到中国去吗?”

      女孩惊奇地转过身问比尔,“你什么时候在台湾?”

      原来从1976年6月至1978年6月,比尔以一个美国军人的身份在台湾呆过。就这样,他 们聊了起来。比尔了解到苏珊是在台湾出生、长大的。

      从此,比尔采取一系列动作:陪“西施”去台湾探望她的父母,找借口请“西施”参 加他们学校周五晚上的免费音乐会……

      10个月后,他们举行了婚礼。比尔坦言,他最初迷上她,是因为“沸腾的荷尔蒙作用 ,西施太秀了!”进一步接触之后,才发现“西施”很聪明,有牺牲精神,当然,他们 之间还有一条红色的纽带:这便是伟大的中国!

      他们都十分热爱中国,迷恋中国,所以他们骄傲地宣称:“中国是我们的红娘!”

      比尔说:“我是个妻管严!”

      1987年,他的妻子潘淑琴(苏珊的新名字)怀了第二个儿子马太,第一个儿子神农还没 断奶。一天,比尔拥着妻子,轻声说:“我们去中国定居好吗?”他太太善解人意地说 :“如果你觉得该这样做,我们就走吧!”

      一年之后,他们卖掉公司,破釜沉舟,携带两个儿子来到中国厦门。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们夫妇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触,很快便感受到一种浓郁的人情味。

      比尔常说:“我们放弃了一个小家,却得到一个大家!”

      比尔还透露,他是个“妻管严”。不过,比尔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其实太太是疼他 、关心他。怕老婆也是一种美德,他开玩笑说:“毛主席教导我们,一不怕苦,二不怕 死,三不怕老婆!”他接着说,曾有位老人反问他:“毛主席什么时候说这话了?”比尔 说:“外文版的!”

      在我们的印象中,美国人总是很浪漫。比尔说,他给妻子送花不仅仅限于情人节。更 多时间是他们一起弹琴唱歌。福建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东方电视台等还请他们一家去 参加外国人演唱中国歌曲比赛,并荣获“家庭奖”。

      每周三的夜晚,永远属于他们两人,即把孩子留在家里,夫妻俩去散步、上街吃烛光 晚餐……有一段时间因妻子回美国治病“两国分居”,“太空人”比尔坚持两天一封信 。

      当然吵架偶尔也有,从“战争到和平”,他们又采取什么“外交政策”呢?比尔说:冷 战,一般两人都不说话,美国夫妻吵架后,一般男的就跑到客厅里睡沙发。比尔呢?“ 中国的沙发太短了,睡不了,只好这样子睡在她身边。”比尔边说边做了一个“袖手旁 观”的动作。比尔说,有时觉得自己有理,便坚决不先开口。那么,看看先开口的太太 说的是什么话?原来是“什么时候你对我说抱歉?”

      一颗滚烫的中国心

      在台湾美军基地,比尔常会看见从中国大陆飘飞过去的宣传气球,他第一次捡到的是 张画报,至今收藏着,上面是一群杂技演员,标题为《杂技新苗在成长,一代更比一代 强》。

      从那一刻起,比尔就暗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去中国大陆看看。比尔的祖父是挪威人 ,祖母是印第安人,而有人不是说印第安人是“很久以前的中国人”吗?就这个理论推 下去,比尔兴奋地说:“我的血液里还有中国人的血!”

      1989年1月,厦门大学工商管理教育(MAB)中心向潘威廉发出邀请,希望他担任厦大的 外国专家,潘威廉一家就下了在中国定居的决心。

      当时,按照中国有关政府,厦大支付给潘威廉的专家月薪是1100元人民币,但是,潘 威廉坚持只要400元,他说,我要享受厦大中国教授的同等待遇,不要为我鼻子高一点 就搞特殊化。

      中国实施“希望工程”后,潘威廉立刻向西藏寄去2000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他在家 里也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希望工程”:来自闽南地区的保姆陈阿姨,家里有3个孩子, 潘威廉让她将3个孩子带到厦门读书,由他承担一切学杂费,并为陈阿姨一家在外面租 了一套房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