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骑单车,一顶帐篷,一个背包,甘肃青年尚立富六年走过九万里河山。他 本想看一看中国的文明历史,却感知了西部最低层的教育。 经过半年的努力,一个纯民间的支教活动——“西部阳光活动”终于在得到一笔资助 之后开始启动。2004年7月,120名经过精心挑选和培训的大学生踏上西行列车,他们的 目标是四川、青海等西部八省区的10所乡村学校。这些志愿者团队希望通过持续支教行 动,把自己的教育方式、教育观点带给西部。 活动发起者是毕业于甘肃西北师范大学的甘肃青年尚立富。 从1998年开始,一骑单车,一顶帐篷,一个背包,尚立富以骑自行车和徒步的方式行 程九万里,涉足二十多个省区,拍摄了五千余幅纪实照片,沿途记录了近百万字的农村 教育考察日记。 行走 喜欢追问自己心灵的人往往活得不轻松。尚立富就是这样。 “你是谁?你能做什么?”即将毕业的尚立富一遍遍地问自己。 这样的困惑从他进入师范的那一年起就开始了。同学们在一起常爱谈自己理想,谈时 总是兴奋,过后却异常空虚。 何不出去走走,看一看西部的农村、西部的文明。1998年暑假,从河西走廊到青海, 尚立富开始了第一次西部行走。 神秘的丝绸之路,大漠孤烟的雄奇,一望无垠的戈壁黄土,西部的千古荒凉催人落泪 ,让尚立富的心平静了下来。 但是,平静并不持久。“明天,我做什么?”迷茫依然的他,感受着比一个人的旅途更 加孤寂的落寞,总觉得自己有些什么责任没有找到。 用行走寻求答案。1999年寒假尚立富带着3元1角钱又骑单车走出校门。通过写对联、 剪窗花、除粪、干农活的方式来换得吃住,他在外面生活了23天。 1999年春节快到了,尚立富走到了甘肃遮阳山,山村丝毫没有过年的喜庆气氛。尚立 富和正在路边放牛的大叔聊了起来。他问为什么这里不贴窗花,不挂对联?大叔说,这 些东西集市上才有卖的,很贵,村里也没有人会写。练过书法、学过剪窗花的尚立富说 ,我给你写吧,只要给我饭吃和睡觉的地方就行。 案头的红纸饱蘸着浓浓的墨汁,一幅、两幅、三幅……村民们闻讯赶来,争着抢着让 他帮忙写对联。那天,尚立富写了近百幅对联,手腕累得抬不起来。 大叔给尚立富端上了一碗热腾腾的白面,菜是几个刚煮好的土豆…… 大叔家有三个孩子,大儿子上到二年级时就因为没钱而辍学了。两个小儿子正跪在炕 上写作业。尚立富送给他们两支圆珠笔,看得出他俩特高兴,在正面已经写满字的练习 本的背面认真写着。 “再穷不能穷教育”,当尚立富即将离开遮阳山时,瞥见了学校土墙上用石灰粉写的 标语。 是贫穷导致了教育落后,还是教育落后导致了贫穷? 两个问号没有现成的答案,他想,也许,再走更远的路,就会有答案。 1999年6月,为了考察比较西部与东南沿海的教育状况,尚立富打工3个月换来了两千 元钱。然后,他骑自行车开始了自己的东部之行,希望可以从教育发达地区“取经”传 授给西部。 三次远行,尚立富共走了16个省(直辖市)、110多个县,行程三万多里。 尚立富感到,东南沿海的教育模式对西部农村的发展来说只能从局部提供参考,于是 他又第四次出发,实地考察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川、 重庆、贵州10个西部省、市、自治区的农村教育情况。 2002年3月开始,近一年的时间,尚立富骑单车走访了60多个县的100多所学校,行程 六万多里。 尚立富的心智在行走的路上逐渐通透,并慢慢走向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一个注定沉 重但充实的方向:为改善西部乡村的教育而做点什么! 曾经的迷茫,早已消弭无影了。 顿悟 尚立富说,他想看一看中国的文明历史,却感知了西部最底层的教育。 尚立富说,他曾经迷茫和苦闷,在将人生坐标定格在西部乡村的教育上后,脚下却从 此有了坚实的大地。 宁夏西吉县沙沟乡12岁小姑娘马冬艳的故事,常常被尚立富忧郁地提起。 马冬艳的父亲得了风湿性关节炎,没钱治,常年卧病在床。大哥为了供她和小弟弟上 学,外出打工挣钱,但是每次都被狠心的包工头所骗,只能空手回家。母亲为了给两个 孩子交上几十元钱的学费,进城打工,又被车撞断了4根肋骨,欠下了2000元债。 8岁起,马冬艳幼小的躯体,承担着与年龄不符的责任,围着锅台忙碌。 马冬艳一家最难过的是每年开学。她和弟弟加起来才30元的学费不知从哪里来。每次 都要欠学费,好几次,他们因为交不上学费差点辍学。这个寡言的小姑娘,用细细的声 音怯怯地对尚立富说:“我只想上学。想好好地学习,不管有多累,只要能到学校,坐 在课桌前,就什么都不怕。” 忙完家务已经很晚了,马冬艳开始蹲在炕沿边写作业。弱小的身子,被微弱的烛光放 大在墙壁上,墙上的影跟着她跳动,尚立富的心也跟着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