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童年真挚的爱

作 者:
学军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读友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5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朝花夕拾》是鲁迅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共十篇回忆文章,写于1926年2月到11月。从历史背景来看那是在民国以来北洋军阀统治最黑暗的时期。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段祺瑞政府屠杀爱国学生的惨案;从鲁迅的个人经历看,那是与敌人进行激烈斗争的时刻。1925年“五卅”惨案前后,随着人民群众反抗斗争的高涨,资产阶级右翼更加投靠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反对人民群众正义斗争;而鲁迅则继续用笔作战,他参加或组织了语丝社、莽原社和未名社,出版各种刊物,还特别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在他任教的北京女子师大反对校长杨荫榆推行封建教育、压制民主活动的斗争中,鲁迅站在进步学生一面,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同时还写了许多的文章,尖锐地揭露了敌人。

      女师大学潮在社会进步力量的声援下,终于获得了胜利;但敌人并不甘心,1926年3月18日,他们终于制造了枪杀爱国学生的“三·一八”惨案。鲁迅怀着愤恨,在《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中,一面痛悼死去的青年学生,一面对杀人者们怒不可遏地抗议,他号召青年要成为真正的猛士,跟敌人进行持久的不妥协的斗争。当那些右翼知识分子已成为反动统治者的文化代表时,鲁迅是站在革命的一边;但是这时革命的中心已转移到南方,他没有与南方的革命运动取得密切的联系,在北大文坛上的几乎全部“显赫”人物乃至政界反动势力的围攻中,鲁迅不得不孤军奋战。

      “三·一八”惨案后,北京的政治环境更加险恶,为了避开反动军阀的迫害,并出于对南方革命斗争的向往以及个人的生活原因,鲁迅于1926年8月,离开北京前往厦门,任厦门大学教授。在这期间,除了编写《汉文学史纲要》外,他还不定期地写了五篇回忆散文,后来和以前写的五篇一起辑成散文集,这就是《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用夹叙夹议的方式,真实而动人地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作者通过对往事的回忆,为进行新的战斗而总结思想,获得力量。

      《狗·猫·鼠》和《二十四孝图》由对童年生活的叙述引发开去,抨击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显示人性的丑恶。《狗·猫·鼠》从“仇猫”讲起,刻画出了“正人君子”们除了对主子的媚态以外,更有凶残的一面:“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

      《二十四孝图》从“诅咒”现实的反对白话文的人入手,追忆童年,由儿童读物,很自然地就联想到了《二十四孝图》,记述了作者自己在童年对“孝道”的体验,以讥讽的心情,记述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这两种所谓的“孝行”,有力地控诉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阿长与山海经》、《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是一组自传体性质的散文,既独立成篇,记叙了鲁迅童年的一些片段经历,又具有一定的联系性。《阿长与山海经》是对保姆阿长的回忆。阿长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封建习俗使她满肚子装腔作势的都是烦琐的规矩和礼节,这给童年的鲁迅带来了很多的烦恼,但是,竟然是这位阿长热情关注童年鲁迅的心愿,给鲁迅带来了梦寐以求的《山海经》,为禁锢中的鲁迅,打开了一扇美丽的窗户。作者对久已去世的长妈妈的祝福:“仁厚的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灵魂!”不仅是不能忘怀这段让心灵激动的经历,更是对劳动人民的默默人生的深切的哀伤。

      《五猖会》记叙了迎神赛会的习俗,而文章的中心旨在揭露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摧残。鲁迅对这段已逝去的往事的追忆,不仅是对摧残心灵的封建教育的谴责,也是对悖逆情理的长幼关系的责难。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在鲁迅幼小的心灵中,因忍受不平而种下的种子。

      《无常》是《五猖会》的姐妹篇,生动地描绘了无常“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的性格。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与鞭挞。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展示了作者童年的两段生活,也即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百草园——童年时代的乐园;三味书屋——童年时代的牢笼。百草园里“有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还有蟋蟀们的弹琴,那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联系着作者童年时代的乐趣、知识和幻想。百草园的可爱,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自然景物,还因为K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还由于冬天在雪地上的捕鸟。三味书屋里,有的是古旧的陈设、繁缛的礼节、沉闷的气氛、枯燥的学习;它的可恨,不是因为慈祥、质朴、迂执的寿先生的可恶之处,而是在于充塞其中的不合理的封建教育制度和迂腐的封建礼教思想。

      《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愤慨。鲁迅对中医受封建迷信侵蚀的糟粕部分所持的否定态度,正是他张扬科学,开启维新思想的开端。

      《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冷眼而终于走上了和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其中状人叙事,无一贬词,但险恶的人情和炎凉的世态却跃然纸上。

      《藤野先生》和《范爱农》是两篇追师怀友的散文,同时也是对海外的生活和辛亥革命风云的生动描绘。藤野先生是一位正直的学者,对中国人民抱有真挚的友好感情,鲁迅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回忆,希望从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中吸取力量,激励自己投入新的战斗;范爱农生性孤傲耿直,落落寡欢,最后穷困潦倒,溺水而死,这是时代的悲剧,鲁迅对范爱农是失足落水还是投水自杀的怀疑,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