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现场:如何“舌战”考官?

作 者:
李方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大中专文苑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5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案例一:制造反比优势

      前不久,山东电视台择业栏目播出了某台资企业的现场招聘,招聘的职位是市场拓展方面的,参加现场招聘的有四位男士,小王是四人当中学历最低只有专科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其余的三位都是研究生学历,且工作经验都在三年以上,其中两位还曾是某企业市场部经理,另一位也已干到销售部的副经理的位置。招聘官最后向小王发问:“你有信心胜任这项工作吗?”

      面对强手的竞争,最后接受询问的小王并没有慌乱,而是沉着地应答:“我虽然没有刚才几位先生拥有令人艳羡的高学历和难得的工作经历,但我相信自己能做出被广大客户所接受的方案来,因为只有在一张无痕迹的白纸上才有可能画出更大胆、更新奇独特、充满想象没有经验约束力的图案。”小王简洁极具说服力的回答,反而把刚才被众人看好的几位比他“显赫”的人士压了下去。现场的招聘官也被小王“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举动所感染。

      案例点睛:

      这是考察应聘者的应变能力问题。你不妨选择一个年龄相仿的成功者做反比对象。小王正是从自己的优势中找出反比对象不如自己的要害。最后以制造反比优势取得胜利。因此,当自己在某方面明显不如别人的时候,要善于列出自己的特长、爱好和才能,诸如,打球、跑步、绘画、外语、下棋、舞蹈、演讲、交际、某种技艺、机灵、幽默、闯劲、吃苦耐劳的特性……让对方从你的言谈举止中了解你的优势,更加坚定你在招聘官心目中的强势形象与地位。

      案例二:机警善变

      面试人员问:“请用一分钟的时间叙述一下你的简历。”姜梅就像一位成熟的播音员似的,口齿清晰流利地说了出来:“我2003年大学中文本科毕业,在一家广告公司实习时主要负责文案设计。期间,自己独立设计的多个文案受到客户和专家的好评,其中的一个文案荣获了省广告学会颁发的一等奖。业余时间自学英语,获得了8级英语口语证书。贵公司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吸引了我,我希望获得一个和贵公司同步发展的机会。”

      她叙述完后,人事部经理对她说:“虽然你自我介绍得很精彩,我们通过这次见面对你也有一定的了解,但你是不是像你自己所说的那么好,我们可能还是了解得不够。”

      姜梅面带微笑地回答:“仅凭对一个人良好的第一印象,我想是不能了解她全部的,不过这没关系,以后我们是同事了,慢慢了解也不迟啊,至少还有3个月的试用期呢!”一句话,她就把自己当成人家的“自己人”了。

      案例点睛:

      姜梅用机警善变的话语不仅感染了招聘者,还拉近了与主考官之间的距离。很自然的,她成了这家广告公司的一员。

      作为应聘者,即使你再聪明伶俐,也不可能把面试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得面面俱到。不过没关系,只要你消除紧张,做到随机应变就好。这不仅能反映出你灵活的头脑,更能表现出你面对困难时的从容态度。

      案例三:反映真实的自我

      面试官问:“请问你最希望从我们公司得到什么。”

      “我想每一个人选择工作时都会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我不讳言贵公司的待遇对我有着相当的吸引力;但除此之外,我更看重的是公司的发展、给个人的空间以及对员工的培训,对我而言,这比年终红包更有分量。我希望来这工作,除了要养家糊口之外,更希望我和公司一同发展,我希望能够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案例点睛:

      也许你从很多介绍经验的书本上或从众多人的口中得知,面试的时候回答问题一定要从面试官的需求出发,要尽量的展现自我最动人的一面。其实,更多的时候还是要真实地反映自己为好,但并不是要一味的暴露自己的缺点。无论谈论哪方面的话题,既不要唱高调,让人感觉你很不踏实;也不要真实得太露骨,让人感觉你缺少灵性。比如,像上面的第一个问题,如果你一味地说是为个人发展,一点不提工作的最基本目的,对于刚刚毕业、又没有万贯家财的学生来说,怎么看也显得有点不妥。

      案例四:“以牙还牙”

      一位华裔小姐到一家美国公司应试,在“微软”一轮轮面试官众多稀奇古怪的考问中,她遇到了一位考官更加刁钻的提问:“在没有天平的情况下,你该如何称出一架飞机的重量?”

      这是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刁钻怪异得近乎天方夜谭。你瞧,这位华裔小姐来了个“以牙还牙”,也用假设作了应答:“这要看你用中国式还是美国式的方法了。假如是中国人,她会从古老的‘曹冲称象’中得到启迪;假如是美国人,她可以是现实一些——拆下零件分别过磅就是;或者也可以浪漫一些,发明一种特大吊秤也并非不可能。”结果她顺利通过面试。

      案例点睛:

      很显然,考官并不希望从你的口中得到具体的结果,而是考察你的思维应变及创新能力。这种颇具想象力且极富创意的应答,令考官不得不为之惊叹,于是她顺理成章通过面试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