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技校“回炉”说明了什么?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职业技术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5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几年“社会上悄然出现了一种“反潮流”的“开倒车”现象:大学生毕业之后,不是急于考研,也不急于就业,而是寻找一所高级技工学校继续学习。有关人士从汉语言文库中选择了这样一外名词来表述——“回炉”。所谓“回炉”,就是把各种废旧钢铁投入熔炼炉中重新高温熔化,再加入不同成分的配料,生产出一种崭新的钢材来。这种脱胎换骨、由低向高的过程,赋予了旧事物以新的生命。

      据调查,大学生“回炉”现象最早出现在贵州。2000年,中国航空工业贵州高级技工学校首先开河,录取10名大学生进校“回炉”,转年一下子升到22人。紧接着,广东、山东、江苏、江西、新疆、陕西、天津、辽宁等地陆续出现“回炉”现象。

      当事人:工作后才知需要什么技能

      张颜是“回炉”技校大军中较早的人。她原来学的是师范院校的中文专业,2000年本科毕业后就业于一家广告公司,具体工作是作广告设计和策划。由于在学校所学的偏向于理论知识,有关广告的电脑设计和制作做起来很吃力,导致业绩甚至比学广告设计专业的技校生还差。性格要强的张颜2000年底就报了广州市一所技校的广告设计培训班。现在,她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职业技能,而且也取得了广告设计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工作以后才知道自己需要哪一方面的技能。很多同事对我去技校读书想不通,但那次培训对我以后的工作帮助很大,现在我已是公司的设计骨干了。”

      “技校毕业后,我就能够拥有更现实的就业机会了。”经历了几年就业市场的波折后,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电算会计专业的王静,作出了“回炉”技校的举动。1998年毕业后,小王前往广东、浙江、南京、南宁等不少地方择业。然而,这些地方不是强调高学历、高层次的研究能力,就是迫切需要能够具有很强动手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一些地方对能够根据设计思路直接钳制成型的高级钳工甚至开出了月薪万元的高价。小王几经周折,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搞创造性研究是我的弱项,实际操作更符合我的性格。因此,我要把自己塑造成为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小王在家人的支持下报考了广西石油化工技工学校,学习电气技术专业。

      钱呈现在是江西省无线电高级技工学校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高级技工班的学生,然而进校前,钱呈的经历颇为“复杂”,他高中毕业后,通过自考获得了大专文凭,先后在民办高校当过老师,南下深圳干过市场营销,也进公司参与过市场管理,然而最终,钱呈选择了“回炉”技校。钱呈告诉记者,几年的工作经历让他领悟,掌握一门现代化的技术,才是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

      廖肇祥比钱呈高一年级,今年毕业。就在前不久,小廖欣喜地得知,自己已经被富士康集团录用了,该集团是一家管理严谨的跨国公司,能被这样的企业录用,对许多人来说,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学习了两年“数控模具”的廖肇祥,已和几年前截然不同,那时,小廖只是一家私人企业生产流水线的插件工,每天10余个小时的单一劳动,换来的是每月几百元钱的收入。小廖渴望摆脱廉价劳动力“命运”,他选择了技校。如今,小廖的身价倍增,经过几年技校学习,掌握了目前最稀缺的“数控模具”技术,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上了大学再来念技校,那大学不是白念了吗?”针对这样的疑虑,目前在天津市机电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技工班学习的大专毕业生王希光说:“其实我不这样看。是不是人才,要看你能不能适应市场!大学生如果找不到恰当的社会定位,难以体现自身的价值,文凭只是废纸一张。现代技术日新月异,学过的都会过时,更别提没学过的了。我认为到技工学校学习并不掉价,都什么时候了,可别再抱着老黄历了。”这位1994年毕业于天津财院的大学生,现供职于新加坡独资企业范马机械公司,为了干好自己的本职,也为了掌握现代制造技术,他毅然报名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他说:“我现在干着生产计划,管着技术资料,好像近日无愁。但我这点儿资本并没有多大优势,尤其是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本身有很大的危机感。现在社会上数控技术人才比较匮乏,我来学一学,将来适应面会更广一些,就算解一解远忧吧!”

      “大学生学技能是很自然的事儿!”在天津外院攻读英、德双语的应届毕业生郑弘和刘子刚,从大三时开始就在社会上物色就业单位。郑弘先后在3个单位试了,干过英秘、翻译、销售等工作,结果他感到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空白,对适应和胜任岗位是相当不利的。比如在一家公司,其制造设备是德国西门子系统的,而此前他只是从爷爷那里了解到一些传统的机械概念,对现代加工制造业的主流数控技术知之甚少,结果翻译起技术资料来,颇感艰涩,无所适从。特别是,一位学历并不高的南方人凭着过硬的技能而顺利就业,对他的触动相当大。后来,他听说机电工艺学院开设这一专业,就和同伴找上门来,打算今年暑期后报名参加新班的学习。当别人问及郑弘“回炉”不感到掉价吗?他说:“我根本就没有这种想法儿。因为新的人才机制决定只有‘文武双全’,才能适应实际需求。虽然自己受过高等教育,但自感应用能力不是很成熟,到技工学校来从头学,实际是个完善自我的过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