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谐社会是中国人几千年以来的理想,现在已经变成十三亿中国人的奋斗目标和现实的实践。和谐社会包括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代际和谐、国家与国家的和谐、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和谐、社会组织与个人的和谐、个人与个人的和谐、个人身心的和谐等方面。和谐社会需要有伦理道德理念、制度、规则、传统、风习的支撑。建立和谐社会,必须要研究其与和谐社会密切相关的政治伦理。我们必须要认识这样一个事实:社会的不和谐主要由不良的政治铸成,而社会的和谐也同样由优良的政治造就。 一 建立美好的和谐社会,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梦想。以先秦思想家为例,几乎所有的学派都把和谐社会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都从政治伦理的视角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途径和方法。 儒家的始祖孔子曾经让其弟子各言其志,而他本人的理想是与学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谈谈学问,在沂水里洗个澡,在舞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儿回家去。没有人们彼此之间的和谐,当然也就不会有这么惬意。后来的儒家经典《礼记·礼运篇》提出的“大同”、“小康”社会,更是描述了一个和谐、太平、幸福的理想盛世。人们各亲其亲,也亲人之亲;老吾老,亦老人之老;幼吾幼,亦幼人之幼。彼此和睦相处,共享安乐。在这样一个和谐的社会里,伦理道德的观念和精神也就是整个社会的最高理念和原则。名分的观念,宗法的伦理,仁和的政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理念和原则。 道家也有自己的与儒家不同的和谐社会的梦想。老庄认为,依靠宗法等级社会的仁义道德建立不了和谐社会,即使建立起来完全符合仁义道德的社会也必然是一种有弊病的社会。在儒家的社会之中,普通人之间或者争利,或者争名,日益丧失自己的天然本性;而统治者却依靠仁义道德来控制民众,来粉饰自己,以成其窃国大盗之行;人与人之间、人与万物之间呈现一种紧张的关系,根本谈不上什么和谐。老庄理想中的和谐社会是自然大道统治的社会,人们弱志强骨,鼓腹而游,与麋鹿共处,不知悦生,不知恶死,没有竞争之心,没有自主之念。只有回归自然的状态,才能真正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完全的和谐。 墨家追求的一种带有浓厚的平等色彩的和谐社会。他们看到,在当时的春秋末期,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富侮贫,贵傲贱,众暴寡,诈欺愚,人与人之间不断地争斗,国与国之间不停地攻伐。要消灭这种残酷的社会现实,就要改变人们只知爱己不知爱人、只知爱己之亲而不知家人之亲的思想行为,以兼爱代替偏爱。和谐社会的理想,存在于每个人兼相爱的行为之中,存在于“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的大无私的实践之中。这样的和谐社会,多少有点空想社会主义的味道。在这个世界中,人人都应该是无私的,人之亲犹我之亲,人之身犹我之身,众人的思想意识如同我一人的思想意识,也就实现和谐了。 法家同样想建立一种和谐社会。在这个和谐社会中,最重要的是大家在法律规则面前整齐划一,没有例外。人人都以君主是非为是非,都以法律是非为是非,尚公而不尚私。人人各安其位,各尽其职,君臣、父子、夫妇等社会关系贵贱有等,一定于法律。君主治国如治家,役使万众犹役使一人。 在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关于和谐社会的理解中,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道家最具有自由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色彩,求与自然的相和相融,而不求人际的整齐划一。儒家最重亲情和名分,重家庭、社会和政治的权威,同时也主张有个人的人格尊严、个性的自由和思想行为的自主。墨家则更有尚同的特点,主张不讲等差,不讲分别,是以同求和。不过,墨家的尚同内有道德主义的韵味,它更多地主张用道德的手段和说服的手段来求得人们的协同一致。法家的求同的色彩更甚于墨家。它是用强硬的赏罚手段和法的强制来求得整齐划一,霸权的色彩极其浓郁。道家、儒家和墨家所追求的和谐社会是以平民为本的和谐社会,关注的是平民的富足、安康、和乐、自由和尊重。道家更关注平民的个体自由和人格得到尊重;墨家更关注平民的富足和安康;儒家更注重平民的和乐,而要达到和乐社会的境界,自由和尊重、富足和安康以及政治的公正清明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法家所追求的和谐社会则是以君主为本的和谐社会,关注的君主的意志、愿望和尊严,关注的是整个社会的步调一致。在法家的辞典中,平民的自由和尊严、安康与和乐是被排除在外的,平民只不过是伟大君主或历史英雄人物展现自己的凭借和手段罢了。 对于政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以及政治在实现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作用,道家、儒家和墨家也有各自不同的认识。 道家认为,现实的政治都是与他们理想中的和谐社会背道而驰的。君主越是想把天下治好,天下的矛盾和冲突就越多,平民百姓的苦难就越多。与和谐社会相一致的政治,就是没有政治。没有政治的政治,也就是最理想的政治。在《庄子》书中,这种理想的政治被描绘成“君如标枝,民如野鹿”式的政治。在道家看来,解除对民众的管制,给民众以最大的自由,才能使民众得到最好的生活。这如同养鹿一样,把驯养的野鹿放回到大自然之中去让其过其本来的生活,才是养鹿的最好方法。总之,顺民之性,使民自由,才能最终实现大和谐的境界。道家当然很清楚地知道,他们的这种观点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因为人的贪欲和权力欲使人不可能把眼前的一切放弃掉。既然纯自然的“政治”做不到,能有“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式的政治也就可以凑合了。其实,与其说道家是给后人指出了一条达到和谐社会的道路,倒不如说道家是对现实残酷暴政的反思和批判。道家只不过是告诉人们,残损人性、剥夺人民自由的政治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