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石:经济和道德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唐凯麟,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

原文出处: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05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从历史与现实的表象看,经济与道德确实存在着某种矛盾,但这种矛盾与其说是经济与道德的冲突,还不如是说人类在生产力、制度和文化发展上的不足所造成的一种历史局限,这种局限使经济与道德之间缺乏一种相互融洽的机制和契合点。从本质上看,特别是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经济与道德是共同承托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两个不可分离的巨大车轮。

      正确认清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掌握经济与道德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克服当前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困惑与迷乱,促进经济、社会的优化发展,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些人认为,经济与道德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可消解的“二律背反”,经济发展必然以道德沦丧为代价,道德进步则必须以效率牺牲为前提。应该说,这些观点不论在历史还是在现实中都还可以找到某些事实依据。然而,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难道真的不可调和吗?难道它们不能并行不悖、优势互补吗?回答是否定的。诚然,从历史与现实的表象看,经济与道德确实存在着某种矛盾,但这种矛盾与其说是经济与道德的冲突,还不如是说人类在生产力、制度和文化发展上的不足所造成的一种历史局限,这种局限使经济与道德之间缺乏一种相互融洽的机制和契合点。从本质上看,特别是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经济与道德是共同承托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两个不可分离的巨大车轮。经济与道德不仅可以并行不悖,而且可以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没有道德的经济不可能是完善的,更不可能达到理想境界;缺乏经济效率的道德一定是有缺陷的,更不可能造就完善人格。正确认清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掌握经济与道德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克服当前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困惑与迷乱,促进经济、社会的优化发展,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为了认清经济和道德的内在依存性,不妨从经济学家们普遍认同的帕累托佳境说起。所谓帕累托佳境是一种对经济运行理想状况的经济学描述。这一描述是由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用严密的逻辑和数学方式作出的。这一描述形式优美,逻辑严密,因而被称为帕累托佳境。在帕累托佳境中,资源和财富在每一种用途和每一个人之间实现了最优配置,社会福利实现了最大化,以致没有人愿意改变这一状态。自帕累托提出这一资源配置的理想原则以来,大部分经济学家都以此作为衡量经济运行是否有效率的基本标准,并把它运用于对一些具体经济行为的分析中,提出了生产、分配以及经济改革等方面的帕累托标准。一些经济学家还进一步揭示了其隐含的一些前提条件,如“完全竞争”、“无外部性”、“完全信息”以及“交易费用为零”,等等。但是很少有人去探讨帕累托佳境的道德前提或伦理蕴涵。不少经济学家甚至认为,这一原则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就是因为它不包含价值判断,在道德上是中性的。实际上并非如此。美国著名学者艾伦·布坎南就认为,帕累托原则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效率原则,而是以一定的道德原则为前提的。他说:“帕累托原则近似于这样一个原则:社会安排在下述意义,即在追求一种帕累托佳态和帕累托优态的努力,都承认一些人的得到不应使其他人不利的意义上,应当是互利的。”(注:[美]艾伦·布坎南:《伦理学、效率与市场》,廖申白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p.18) 我国经济学家盛洪在《经济学精神》一书中,则从更为广泛的角度,探讨了帕累托佳境的道德前提(注:盛洪:《经济学精神》,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p.103),为我们认识经济与道德的内在的依从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帕累托佳境当然首先是一种经济学和效率原则。它所揭示的是当一种经济实现帕累托佳境时,各种社会资源的利用和财富的分配都达到了一个均衡的状态,没有过剩也没有不及,因而效率是最高的,社会福利得到了最大的实现。但是,帕累托佳境并非只靠经济学的原则就能够实现,其中也蕴涵着一些基本的道德精神,或者说,只有在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能够得以贯彻践履的前提下,帕累托佳境才是可能达到的。

      第一,帕累托佳境是以“平等”和“自由”的道德原则为前提的。资源的最优配置是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的,而市场实现对资源最优配置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每一个交易主体在权利上是平等的,并以公平的原则来进行交易。在这种情况下,交易双方都根据理性原则,从交易中得到各自的满足,实现效用的最大化。反之,如果交易双方不平等,一方可以用特权来使自己获利而使另一方受损,经济效益原则就必然被扭曲,交易就不可能达到帕累托状态。而且,权利不平等的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会使交易双方的收入偏离其实际的生产贡献。这种收入与生产贡献的偏离,必然减弱对下一轮生产活动的激励,因为如果收入多少与生产性努力关系不大,而以权势大小为依据,人们就会减少生产性资源的投入,而用较多资源去追求权势。这样,整个社会所创造的财富就会减少。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权利,是实现帕累托佳境的前提条件。

      自由也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一个基本条件。经济活动中的自由不是指人们在市场交易中可以不守规则,任意妄为,而是指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进行经济决策和选择,即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如果自由进入市场受到限制,就必然形成某种垄断,而垄断必然造成市场机制的失灵,使资源配置失当。而自由退出市场的权利,则是被错误配置的资源能够进行重新调整的条件。人们在配置资源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完全或市场条件的变化,资源被错误配置的情况经常发生。如果一个社会缺少自由退出的条件,缺少纠正错误决策的机制,就会阻塞资源从劳动生产率较低领域向生产率较高领域转移的通道,从而也就不可能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的帕累托佳境。

      第二,诚信和互利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内在要求。法国经济学家魁奈说过,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写在自己的脑门上,社会福利将会大为增进。诚信之所以能增加社会财富,促进资源的最优配置,首先在于经济活动中的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可以大大降低交易费用。如果人人都诚实守信,社会活动的信息透明度就会增加,行为确定性就会增强,就可以大大减少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获取和辩识信息的费用、谈判和监督费用,以及违约造成的种种成本。如果一个社会欺诈成风,交易中尔虞我诈,人们将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去相互防范和解决各种欺诈所造成的纠纷,大量的资源就不能用于生产性活动,从而使社会丧失大量的可以创造出来的财富。其次,诚信也是促成社会财富增长的一个激励条件。社会财富是靠人们的生产性劳动所创造的,如果一个社会缺乏诚信风气,通过欺诈可以轻易地获得财富,就会使一些人缺乏进行生产性的努力和资源投入的动机,社会财富就必然减少。而且,当一个社会充满道德风险时,人们对未来就必然缺乏稳定的预期,这就会使人们或者采取短期行为,捞一点算一点,而不顾资源的长远优化配置,或者减少和不进行资源投入,以保障已得利益。这些行为都将大大降低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扭曲资源的配置,造成社会总福利的下降和损失。所以,帕累托佳境应该是一个“人人诚实的君子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