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伦理与和谐社会价值观的建构

作 者:

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郑州 450001)

原文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05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当代中国社会遭遇的“失序”乃至“断裂”现象,有其产生的价值观根源。各种价值 观的相互冲突,以及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严重失衡,乃至断裂,是社会不和谐的重要表 现,也是社会不和谐的重要根源。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价值观建设。价值观问题是伦 理学的重要内容,因此,伦理道德建设就成为价值观建设进而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 环节。

      一、价值体系的失衡:社会不和谐的重要表现与重要根源

      近代以来的西方现代性将人与自然、个体与共同体、事实与价值、经验与理性、权利 与义务、规则与美德等加以二元分割,张扬个体、利益、权利、自由、理性、规则等价 值理念,忽视乃至不断消解共同体、内在善、人格、责任、感性、美德、传统等价值理 念,从而使人类的价值谱系出现了内在的失衡与断裂。人类价值观演进中的这种单面性 或不对称性发展,引发了20世纪中后期以来人们所广泛言谈的“现代性问题”。当代社 群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泰勒把“现代性问题”概括为三个“现代性之隐忧”:一是由于 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扩张,人们崇尚个人利益至上原则,不再接受超越于他们之上的所谓 神圣秩序及其神圣价值的神圣要求;二是由于物质主义价值观渗透到社会生活领域的各 个方面,人们生活的真正价值和意义被遮蔽;三是由于现代技术主义价值观的蔓延,人 被嵌入技术化(科层制)的社会结构中,人们参与公共事务的兴趣、机会和能力等在不断 下降,每个人都成为了一个“封闭在自己的心中”的单子。泰勒认为,人已经被现代性 三分,即“他们自己内部、他们之间和自然界”,也就是人与自我的分离、人与人(包 括社会)的分离和人与自然的分离。

      西方现代性价值谱系的这种内在失衡与断裂现象,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进程中也 明显地表现出来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经济利益的实现视为幸福的绝对尺度,金钱 成为人们疯狂追求的对象,社会上物欲横流、享乐主义盛行;不少人倾向于让“身体” 限制、挤压和虚化心灵,高喊“玩的就是心跳,活的就是下半身”;放纵本能欲望,嘲 讽一切理想,躲避任何崇高,渴望精神堕落,成为一些人对待人生的一种时尚。物质利 益成为人们行动的最直接动力,个人欲望的满足成为普遍追求的目标,而情感在人们行 动和生活中的作用不断下降;人们比以往更加重视自我,许多人信奉只关心自己不过问 他人的所谓自由主义处世原则,这使得人们彼此间的心灵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文化传 统中的许多美德日益淡化,无私奉献正在越来越广的范围被有偿服务所替代,被个人中 心主义价值观所消解;人的道德感在下降,道德冷漠在社会生活中扩展和蔓延,很多丑 恶行为已经达到了使人见怪不怪的地步。

      但是,如果一个社会盛行的是“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劣是卑劣者的通行证”, 那么,许多崇高的价值理念和高尚的道德行为就只能成为社会的奢侈品,甚至成为社会 的嘲讽品,而不会成为受到普遍青睐的社会财富。这样的社会,不可能拥有良好的社会 风尚和和谐的社会秩序。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不可能拥有真正的意义感和幸福感。 从人类和人类社会自身的客观演进及其内在要求来看,西方现代性价值观的逻辑演变, 还不足以显示人类文化精神和价值谱系的全部内容。对于处于现代性进程入口处的中国 来说,必须在吸收西方现代性价值体系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前瞻性地避免西方现代性价 值体系的单向性和片面性,建构一种更加合理而完善的社会价值体系。这是构建和谐社 会的重要任务和条件。

      二、德性伦理的重建:构建和谐社会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自近代以来,规范伦理成为现代伦理学的主导理论形态,也成为现代社会道德生活的 主导原则。规范伦理有效地阐释了人类价值谱系中的一个方面的内容,即个人主义、利 益、权利、自由、理性、规则、多元化等。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这种阐释既有 学理上的合理性,更有实践上的合理性。但是,面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我们如果仍然仅仅坚持规范伦理所阐释和张扬的上述价值理念,那就只能导致人类整个 价值体系的内在失衡乃至断裂。可以说,价值体系的失衡和断裂,是当代中国社会面临 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德性伦理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许多学者致力于建构一种现 代德性伦理学,以抗衡自由主义规范伦理学。在理论意义上,现代德性伦理是一种与现 代自由主义规范伦理相对应的伦理学理论形态,它力图通过重新阐释前现代社会的德性 伦理传统,挖掘其内蕴的价值理念,并以此解决现代规范伦理的各种理论争论和理论困 境;它力图揭示道德与历史传统的内在关联,以便用一种历史主义的伦理学论证方法纠 正自由主义规范伦理的非历史探究方法。在实践意义上,现代德性伦理持一种与自由主 义规范伦理的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相对应的“共同体主义”价值观,要求放弃“ 权力政治”,代之以“共同善的政治”。在西方,德性伦理被看作是解决现代社会面临 的各种道德实践难题的最有效理论途径之一,是一种批判和重建现代市民社会的重要价 值观资源。

      德性伦理是一种“以人的德性为中心”的伦理,它强调的是“我应该成为什么类型的 人”。德性伦理关注人的内在品质,以个体道德人格的整体生成和个体道德行为的高度 自律为核心内容,以个体道德精神的高尚性和个体道德行为的完美性为核心目标。德性 伦理强调行为的道德动机,认为道德是内在的,是人对善恶界限的一种自觉意识,这种 自觉意识能够使人出于自己的品性而行动;德性伦理把好、德性、良心等概念作为基本 概念,强调以“自我实现”为价值取向的主体品质的培养和个体道德人格的完善,注重 具有“自我约束”性的自律型道德主体的养成,认为德性是人性的本质要素,道德是人 的生活的内在组成部分和人生应追求的价值目标;德性伦理强调道德人格在道德评价中 的核心地位,认为实际生活中的道德问题都是十分具体的,不可能凭借普遍的道德原则 和道德规范的纯粹逻辑推演来解决,对行为的评价或者可以还原为对主体品格的评价, 或者可以用对主体品格的评价所取代。总之,在德性伦理看来,做一个道德的人,一如 亚里斯多德所言,“在于举止高尚(高贵)而不只是避免做卑贱的事情”,在于养成“一 种爱高尚(高贵)的事物和恨卑贱的事物”的道德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