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阿拉伯伦理的社会背景 一、概述 伦理是人伦道德之理,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汉时贾谊《新书·时变》中说 :“商君违礼义,弃伦理。”《朱子语类》中说:“正家之道在于正伦理,笃恩义。” 说的都是这个意思。“伦理”比“道德”的含义更深更广一些,是对各种道德行为和表 现的概括。伦理学是研究人伦道德的起源和发展、个人的道德行为规范、人与人之间和 人与国家社会之间关系准则的学科。伦理学又称“道德哲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它也是各种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它们之间最容易找到 共同语言的一个方面和切入点,尽管这个共同语言在表达的方式、方法和内涵上,存在 着巨大的差异。在阿拉伯语中,用“Al-Aghlag”一词表示“伦理”和“道德”,有时 加用“Al-Adab”一词来表示“礼仪”、“礼节”等个人道德行为。它们是由拉丁文“ Ethica”和“Mores”二词翻译过来的。 伦理学源远流长,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伦理学就开始形成。在古希腊公元前8 世纪左右出现的荷马史诗中,就有明显的伦理观念。后来的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 9年)、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70年)、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和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84—前322年)等古希腊哲学家,都非常重视伦理思想的研究。亚里士多德不仅 首创了“伦理”和“伦理学”这个概念,而且第一次对伦理思想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他的《尼可马克伦理学》、《欧德米亚伦理学》和《大伦理学》等,被公认为是世界上 最早以“伦理学”命名的伦理学著作。在中国,伦理学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上溯到 殷商时代,在殷墟甲骨文中,就有了“德”、“礼”、“孝”等伦理概念。到了周朝, 伦理思想又在夏、商朝的基础上发展,周公制礼,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 伦理观。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不仅系统地整理和总结了前人丰富的伦理思想,而 且在对伦理学理论的阐述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中国伦理学的创立者和奠基人。记 载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伦理学著作。伦理道德是儒家思想的 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两千多年来,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突出 的地位,它不仅有丰富的内容,而且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前进的主导 思想。 伦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指明什么是道德上的“善”与“恶”、“是”与“非”、“曲 ”和“直”。分析和评价道德行为,指明其规范和标准,使其发扬光大,推动人类社会 前进。具体来说,伦理学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道德和利益的关系。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济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即经济关系决定道德,还是道 德决定经济关系,道德对经济关系有无反作用,作用有多大。另一方面就是个人利益和 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即个人利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还是社会整体利益服从个人 利益,如何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等。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与人们的经济关系和社会政治地位密切相关,具有鲜明 的阶级性和社会性。同时,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伦理 学说也是不相同的,因而道德的规范和原则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和完全一致的。通过比较 研究,发现人类社会中的伦理观念和道德现象的差异性,找出更为进步和合理的东西, 可以引导人们在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中,不断更新道德规范和伦理意识,使人们的道德不 断“净化”和“升华”,达到与时俱进和与世俱进的目的。 二、阿拉伯古代社会及其伦理观念 阿拉伯半岛并不是阿拉伯人唯一的故乡,他们也居住在半岛的周围。由于他们大部分 住在半岛,半岛是他们最重要的居住地。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北界叙利亚沙漠, 东接波斯湾及阿曼湾,南濒印度洋,西濒红海,所以称为“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半岛 以西部最高,向东则逐渐低下,至阿曼又复隆起。全岛没有常流的河道,只有一些时流 时涸的山溪。全岛绝大部分地区是沙漠,气候炎热,终年干旱少雨。半岛居民为以游牧 为生的贝杜因人,他们逐水草而居,放牧骆驼和羊群。 阿拉伯半岛是闪族的摇篮,闪族在这个地方发展之后,迁移到肥沃的新月地区,即现 在的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和约旦地区,后来就成为历史上的巴比伦人、 亚述人、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阿拉伯半岛不仅是纯粹的闪族文化的发源地,而且也是 对整个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三大一神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的发源地。虽然今天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主要势力和大部分信徒,集中在欧美两大洲 ,闪族也散布在世界各个地方,然而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基本要素,以及后来发展成为闪 族性格的各种特质,还必须在这个半岛的沙漠泥土中去寻找其根源。后来在这个半岛产 生了一个民族——阿拉伯民族,这个民族曾征服当时大部分文明世界。“阿拉伯”一词 原是“沙漠”(Al-Badiah)的意思,“阿拉伯人”则是指在沙漠中以游牧为生的贝杜因 人(Al-Badawi),他们生存活动的广大地区亦就称为“阿拉伯半岛”。在历史的漫长岁 月中,游牧的贝杜因人生活艰难,常年跋涉,逐水草而居,经历了千辛万苦,并且在家 族的基础上,为了适应生活和生存的需要,逐渐形成了原始氏族公社和部落社会。沙漠 、部落、贝杜因人,这就是古代阿拉伯社会最主要的特征。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伦理思 想和道德观念,就必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