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道德主义的政治伦理

——马克思对政治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

作 者:
杨楹 

作者简介:
杨楹,华侨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南开大学哲学系在职博士后。(泉州 362021)

原文出处:
哲学动态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05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在马克思之前,对政治的批判大多是基于道德主义立场进行的。所谓道德主义立场即 是指诉诸于抽象的人性原则,以超历史语境的伦理或道德尺度来对现实的、历史中的政 治、政治制度进行外在的道德判断与伦理评价。这种以人性设定为价值基石,以完美政 治生活为终极目标的政治思维与道德主义的原则,自古希腊的美德伦理政治化、中世纪 的神性伦理政治化以来,虽然遭到了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的反对,但一直或强或弱地影 响、甚至支配着近代以来的政治学家、政治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们,成为一种巨大的伦理 思维传统,乃至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那里,依然如斯。

      马克思对政治伦理的判断,首先扬弃了道德主义传统,强调政治伦理评断尺度上的主 体性、历史性、现实性与未来性相统一的内质,从动态的政治变迁,从变化着的历史现 实之未来视角,反观与定位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品质,批判政治伦理思维的静态逻辑, 突出政治伦理的历史性超越,实现了审视政治伦理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论革命。

      首先,将政治伦理的成长置于人类历史进程中,从人类生活的整体关系变迁来规定政 治伦理的历史特征,使政治伦理的变迁呈现出与整个生活整体的、历史的变迁保持高度 的一致性和相切性,从而摆脱了孤立、静态和抽象的政治伦理思维,这就为深入剖析不 同历史阶段的政治伦理提供了可靠的前提与坚实的背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三 形态理论,充分揭示了在人类发展不同阶段的生存关系及其特征。马克思指出:“人的 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 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 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 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 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95,第104页;第104页。) 在这里马克思揭示了人类生存关系依次经历“人→人”、“人→物←人”、三 种进化图式。政治关系是人类生活关系的一个侧面或一个缩影,由此与人类生活关系整 体变迁相一致的政治权力——权利关系或权力制度也就必然蕴涵着不同的政治伦理。马 克思开启的这一视角展示了他对政治现代性的认知与价值立场,以及对现代政治的未来 性判断,同时深刻地体现出马克思政治伦理思维所蕴涵的历史理性原则。

      其次,揭示了政治的利益本质以及政治伦理变革的经济动因,纠正了以往对政治的错 误判断。如果说肇始于马基雅维利的近代政治思维,强调政治是世俗人之利益关系,摈 弃政治的神性之维,渐次摆脱政治为人性写照的路径,将政治的本质、政治的权力逻辑 、政治的合法性以及政治的命运等置于现实的利益关系中,把政治从天国拉回到了人间 的话;那么,霍布斯只是将这一思维贯彻得更为彻底与鲜明,点出了现实的国家的“利 维坦”本质,由此,西方政治思维不再以“个体”的道德为支点,而是以政治制度为政 治伦理的载体,从而置换了政治的内核与政治伦理的依托。这是整个西方政治思维的巨 大转变。马克思在肯定近代西方政治思维的基本思路,充分吸纳近代以来政治思想资源 的基础上,强调政治不是悬浮于社会经济利益关系之上,而是直接与经济利益紧密相关 的,是经济利益关系的法权表达;政治变化的终极动力既不在观念领域,也不在政治领 域,而是在经济领域。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集中表达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恩格斯 指出:“政治是关于生产的科学,……政治将完全溶化在经济中。”(注:《马克思恩 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609页;第617~618页;第618页;第611页; 第607页;第629页;第630~631页;第631页;第630页。)“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 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 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 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寻找。”(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 版社,1995,第609页;第617~618页;第618页;第611页;第607页;第629页;第630 ~631页;第631页;第630页。)“用来消除已经发现的弊病的手段,也必然以或多或少 发展了的形式存在于已经发生变化的生产关系本身中。这些手段不应当从头脑中发明出 来,而应当通过头脑从生产的现成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609页;第617~618页;第618页;第611页;第607页 ;第629页;第630~631页;第631页;第630页。)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强调政治与经济 的直接关系,而且指出一定历史阶段、一定民族的政治品质与该历史阶段、该社会的科 技发展水平、宗教信仰状态、精神文化传统与伦理品质等多因素紧密相关连着。这就奠 定了审视一定历史时期政治伦理的多维视角,为全面透析政治伦理品质提供了一个广阔 的思维平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