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科学道德的真、善、美境界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文科,韩山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教授。(广东 潮州 521041)

原文出处: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科学的本质在于认识自然,科学的目的是为人类社会造福,科学的境界是对美的不懈追求, 科学追求真、善,美的统一。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科学必将走进一个求真、臻善、崇美的境界。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05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特别是在20世纪中叶以后的几十年间,一系列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对于人类社会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自从人类从蒙昧状态脱胎出来,还没有任何一种社会活动能像科学一样把知识、道德与艺术十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所激起的强烈共振及产生的久远影响,使社会一切文化形式都不得不重视这个迅速成长起来的科学巨人。科学之光照亮了一条人类通往未来的道路,它改变着自然界、人类文化和社会结构,同时也将人类自身带进一个求真、臻善、崇美的科学道德境界。

      一、科学的求真本质

      科学是求真的,所谓“真”,是指人类对自然与社会客观规律的认识、把握和运用,求真是科学的本质生命所在。科学是以认识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对象的,追求真理是科学的目标,科学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及其结果(或结晶),就体现在人们对自然、社会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观察、认识、探索与把握之中。科学要揭示自然之本质,窥视宇宙之奥妙,探索运动之规律,而这揭示、窥视、探索的过程需要人们有睿智的头脑,更需要意志、勤奋和为真理而献身的勇气。

      在人类掌握真理的实践活动中,科学是一项最为重要的事业。科学最初起源于社会劳动实践,但当其分化为一种专门探索自然与社会奥秘、掌握与运用真理的知识部门后,它就成为人类精神价值追求的重要领域,而专门从事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人也就成了科学家。由于科学是向人类的未知领域挑战,这就需要探索者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其探索的严密性和求证的准确性为根本要义来坚持真理。又由于科学真理的获得也常常因为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利益相冲突或与传统观念不符而受到强烈的阻挠和反对,这又需要科学家必须具有无所畏惧、百折不挠的勇气。科学追求的是客观事实,它不崇拜上帝,不迷信权威,不相信人的主观臆测。是求真的本质使科学变得庄严和神圣,同时也决定了科学的追求者们为捍卫真理,还必须经得住名利诱惑和各种复杂社会环境的考验,在求真的路上经过艰难跋涉方能达到辉煌的科学顶峰。如在1871年统一后的德国,为了迅速赶超英、法等国,国家开始倡导科学。宽松的社会环境确实也带来了当时科学的繁荣,哥廷根数学学派正是在这得天独厚的时代度过了30多个辉煌的春秋。然而,当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的“人种论”甚嚣尘上之时,雅利安种族科学家受到保护,而非雅利安种族公民受到围剿涂炭,导致包括爱因斯坦、哈恩等科学家在内的大批时代科学巨匠流亡,德国的科学事业由此受到摧残。在宗教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科学的求真本质也会受到宗教的制约,是否符合教义往往决定着宗教对科学的好恶。例如中世纪的欧洲,宗教最初对科学发展曾起过积极作用。是教会在全欧洲范围内办大学、建医院,直至组织科学活动,才使一些科学家能够接受教育和从事科学事业。然而当科学强大到与当时的宗教文化相冲突甚至足以动摇宗教信仰的大厦时,宗教的卫道士们便会毫不留情地用罪恶手段来扼杀科学。科学家伽利略因不认可教会宣扬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并坚持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就被宗教裁判所逐出大学殿堂并强迫在悔过书上签字;另一宣传科学的无神论者布鲁诺由于不同意基督教的“三位一体”论和上帝创世说,最后竟被宗教法庭活活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人们追逐科学的历史实践表明,求真的路上并非都是鲜花和掌声,相反,伴随的倒多是荆棘和鲜血,惟有那些面对挫折和失败甚至死亡威胁,仍旧保持着“经百折而不挠,虽九死而不悔”的勇气和精神的探索者们,才能有美的壮举,才是求真的英雄。

      科学的特征是理性。科学尊重客观事实,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可以证明又需要不断发展的知识体系,正所谓“后人需踩着前人的肩膀前进”,科学的发展是后浪推前浪的无止境过程,像1543年哥白尼的日心说推翻地心说;1628年哈维的心脏血液循环中心观修正肝脏血液循环中心观;1789年拉瓦锡的氧化燃烧论否定燃素论等等,其中无不存在着对前人思想的继承与批判,而正是这种继承与批判开辟了人们的求真之路。1687年,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发现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行星运动定律,在人类历史上首先建立了具有绝对时空意义的经典力学体系,他本人也因此成为那个时代的科学巨匠。但物理科学的使命并非到此完结,是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革新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把人们又带进一个相对时空环境中。科学求真的历史进程就是这样,通过发现、创新、突破与革命,科学获得了生命,得到了发展,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根本力量。

      二、科学的臻善价值

      科学是臻善的,科学的臻善性就体现在科学行为产生与发展的向善倾向上。在伦理学中,“善”本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但就一般意义上说,善的问题就是科学所发挥的正面效用与人的德行修养问题,善所表达的外在意义是人们通过有目的的行动所产生的积极社会效果,内在意义则是行为主体由于自我行为目的实现而感受到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科学作为人类文明进化史中的重要杠杆,其价值功能是显而易见的。科学通过认识世界并对其加以改造来改善人类自身物质生活条件,并力求以自己的迅速成长为人类文明尺度不断刻上新的印迹。正因为有了科学,才有了人类今天现代意义上的生活,是科学使整个世界改变了模样。然而,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在看到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对其产生的负面效应心存芥蒂,例如技术错用或技术运用不当产生的报复效应、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道德观念扭曲和沦丧等等。由此一些人开始关注科学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以此为由展开对科学的批评。这实际上是将科学的认识与功利价值同科学的人文与道德价值相分离,错怪了科学而造成的不幸。“科学的‘恶’是不是科学自身的责任?科学能产生善吗?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科学对现代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谁也无法否认和抗拒,而由科学带来的某些‘恶’行,完全是因为政治制度、军事目的的介入,或者是由于人们不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科学带来了一些副作用而造成的,与科学本身是否善恶无关。”[1](P84)实际上,科学总体上体现的是一种向善的趋势,即使有时因科学技术的错用而产生“恶”,也需要用科学的发展加以修正和克服。谁都不能否认,正是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扩展了伦理研究的范围,从而也扩展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并使其进步和完善。科学开辟着新的道德领域,创造着新的道德观念,确立着新的道德原则,科学正是一种臻善的积极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