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关系与败德行为

作 者:

作者简介:
罗能生,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 长沙 410079)

原文出处:
伦理学研究

内容提要:

败德行为与不对称关系有着内在联系。不对称关系弱化了对主体行为的约束,降低了败德行为的实施成本,从而对品性不良者选择败德行为形成激励。不对称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其性质和程度不同,败德行为发生的性质和方式也有别。在积极培育主体健全的道德意识的同时,通过建立一套民主化和公开化的社会机制,尽可能使行为主体之间形成一种对称的权力、信息、利益等关系,是遏制和克服败德行为,形成良好社会道德秩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条件。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05 年 02 期

字号:

      一

      考察现实社会道德现象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些道德主体对某些人是讲道德的,对另一些人则可能不讲道德,如对熟人、朋友诚实、讲信用,对生疏人却可能虚伪、失信;在处理某种关系时遵循道德准则,在处理另一种关系时则背离道德要求,如日本某厂商的产品质量存在隐患,对美国的用户很负责任地进行了维护与赔偿,对中国的用户则采取了推诿和不负责任的态度;在某种情况下讲道德,在某种情况下不讲道德,如在公开或大家都知道的情况下讲道德,在非公开、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却不讲道德,等等。这些情况表明,人的道德行为选择既受主体内在的道德意识支配,又受客观环境和条件制约,其中,行为主体与相关对象关系的性质和状况,是制约主体道德行为选择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主体做出什么样的道德行为选择及其程度。

      作为社会的人,总是处于各种各样的关系之中,人们也总是在一定关系的制约和影响下做出行为选择的。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有的是对称的,有的是不对称的。所谓对称的关系是指主体之间处于一种平衡的、确定的依存关系中;不对称关系则是指主体之间处于一种倾斜、差异或不确定的关系之中。大量事实证明,行为主体与相关对象的关系是否对称,对主体的道德行为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行为主体与相关对象的关系越对称,发生败德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小;越不对称,发生败德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在地位、权利、信息等方面是比较对称的,而官员与群众之间,垄断厂商与顾客之间,陌生人之间,则可能在权利、信息等方面是不对称的。显然,我们不需要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凭日常的经验就可以判断,在后一种关系中发生败德行为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前一种关系中。虽然并非有不对称关系就会发生败德行为,也不是对称关系中就一定不发生败德行为,但大部分败德行为是发生在不对称关系中,任何败德行为的发生,总是以一定方面、一定程度的关系不对称为前提的。不论是日常生活中的欺骗、侵占、损人利己,还是官场的腐败、偏私,市场中的欺诈、不正当竞争等,都是如此。

      为什么不对称关系容易发生败德行为,或者说为什么败德行为总是以不对称关系为前提?现代西方信息经济学对此做出了一定的说明。信息经济学假定人都是“经济人”,即理性地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人。在人们之间的交易关系、特别是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每个人都拥有一些他人无法知晓的“私人信息”,或者拥有不同的信息优势,因此,主体与主体之间、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总是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这就使得一方难以有效地监督对方,这样,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主体就会利用这种不对称性,通过损害对方的利益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此也就必然发生道德风险或逆向选择。

      从哲学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应该说,任何败德行为的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主体存在着不道德的观念,这种不道德的观念是引发主体败德行为的内在根据。但是,有不道德观念并不一定就会有不道德行为,所谓“有贼心不一定有贼胆”,观念要变成行为还要受客观条件影响和制约。这种影响和制约表现在:一是条件性的制约。一定的客观条件可以诱发主体内在潜伏的恶的意识,强化主体败德行为的冲动,或者客观条件的变化可能放松对不道德冲动的抑制,使败德意念外化为行为,如“文革”时期,公检法被砸烂,社会法律约束松弛,一些丑恶的行为就泛滥成灾。二是成本的约束。一般说来,败德行为的选择者是为了追求自利或获得一种收益,因而,只有当败德行为的预期成本低于预期收益时,人们才会选择败德行为。在不对称关系条件下,一方面行为主体受到的约束弱化,监督机制可能失灵,主体自利的冲动和恶的意识比较容易表达出来;另一方面,败德行为难以被发现、被惩罚,降低了行为实施的预期成本,从而也就激励了一些品性不良者选择败德行为来获取超额利益。

      以官员腐败为例。我国目前的官员腐败之所以非常严重,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在我国现有的权力运行机制中,存在严重的权力不对称和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官员拥有多方面的特权,却缺乏一种相应的对称的权力来监督约束他们,特别是官员与群众之间权力的不对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权力的不对称,使得有些大权在握的官员几乎可以为所欲为;另一方面是政务不公开、不透明,很多事情都是“暗箱操作”,官员在做什么、在怎么做,老百姓不知情,也就不可能对其进行约束,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就可以为所欲为。同时,由于信息不透明、监督困难,腐败者被发现的可能性降低,实施腐败的风险成本也就相对比较小,这就为腐败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如果权力是对称的,老百姓能够有效约束官员;如果信息是对称的,政府和官员的行为公开化、透明化,任何腐败都能够被发现和被惩处,官员产生腐败的几率就要小得多。

      二

      人们之间的关系的多种多样的,不对称的关系也体现在多个方面。从影响人们道德选择的角度看,人们之间的不对称关系主要有:权力的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利益的不对称等。这些不对称关系,都可能引发败德行为,或者说为败德行为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不对称关系的性质和程度不同,对主体的行为选择影响就会不同,发生败德行为的类型和可能性也会不一样。因此,要深入把握败德行为的发生机制,我们需要进一步对不对称关系与败德行为的联系进行具体研究。以下我们将就权力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利益不对称与败德行为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