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形态

作 者:

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原文出处:
哲学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5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因实践主题、时代特征和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存在形态,这实际上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过从哲学形态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和历史发展的研究还仅仅开始,在这种情况下,探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形态及各种存在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推进这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建构有利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机制和体制,是有好处的。陆剑杰教授在《哲学研究》2005年第1期发表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下面简称陆文),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启发,也引起了我的进一步思考。这里谈几点看法,以就教于陆剑杰教授,并就教于哲学界同仁。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的指导思想形态

      陆文第一部分的开始,谈到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处境,论及学术界对这种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态度和看法。他说:“我写这篇文章是由如下事实引发的: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合法性问题的讨论中,参与者争来争去,却大多不理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之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者似乎都把这种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作‘官方哲学’,而自己不是‘官’,所以‘官方哲学’与自己无关;更有甚者,是把这样一种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作政治话语、实用理论。”笔者认为这段话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推敲。

      首先是陆文的立论根据有问题,因为他所说的“事实”并不是事实。这几年,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确实进行过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陆文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合法性问题的讨论”的提法,恐怕是从那里套过来的。但这样的套用是不合适的,因为学术界并不存在这样的讨论。这几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一直在进行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与学术性、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关系问题的讨论,但似乎没有听到什么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合法性的观点,更不存在把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为“既无学术性,又无独立性,是称不上‘哲学’”的观点”。

      其次是所谓讨论的参与者“大多不理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之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这种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己“无关”的说法,也与事实不符。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实际状况看,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并非被排斥在学术研究的范围之外,有相当多的一批学者在研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如最近由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组织开展的规模巨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就组织起了几百人的专家学者队伍,计划开展20多个重大课题的研究,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既积极研究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又重视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史,并努力使这二者联系和结合起来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是这支研究队伍的主体。所以说,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当代中国并不“缺位”,陆文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讨论中的一方缺位”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第三是所谓有人“把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作政治话语、实用理论,认为这种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无学术性,又无独立性,是称不上‘哲学’的”的说法,同样不符合事实。据我所知,认为毛泽东哲学思想、邓小平哲学思想不是“哲学”的言论,在中国学术界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并不多见。即使有人用一些很隐晦的词句来表达这个意思,但也不是主要潮流。我有时也听到说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实际上是社会学而不是哲学的言论,这在西方学术界是相当流行的观点,但他们在述说这种观点的时候,往往并不是为了贬低马克思的学术地位。这可能反映的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性和形态变化上的不同理解。

      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性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创始人那里,就是作为一种世界观、一种方法论工具,被实际贯穿和应用于其政治活动和理论研究过程的始终的。在马克思那里,除了早期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和简短的哲学笔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外,没有一本纯粹讨论哲学的著作。这并不是说马克思对哲学不重视,而是表明马克思对哲学的理解不同于以往的哲学家。在马克思看来,哲学研究是为现实政治斗争和理论斗争服务的,是和现实政治斗争和理论斗争密不可分的。正是这样的理解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及其存在形态,即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注和意识形态色彩,同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后的历史发展中,世界重大政治事件的发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技术上的重大发展,无不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的高度关注。因此,试图淡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色彩、减弱它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把它拉回到纯粹“学术”的圈子里,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的。在当代中国,作为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强烈的政治现实关注和意识形态色彩。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研究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种特点,使它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

      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产生之后,并没有立即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第一国际”解散之后,在马克思恩格斯指导下成立的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都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这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出现了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形态。这种存在形态,在马克思哲学的后继者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手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这种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和特定历史阶段上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争取解放的实践斗争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独特的、鲜明的形态特点:其一是鲜明的政治色彩。也就是说,这种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总是和党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总是作为思想路线和方法论武器被应用和贯彻于党治国理政的方式方法、制度措施中,是党领导全体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哲学依据和哲学指导。其二是高度的统一性。作为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这种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任务就是统一全党乃至全体人民的思想,指导全党乃至全国人民的行动,以实现党的目标,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为了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的需要,它只能做统一的解释、形成统一的理论、观点和概念。其三是权威性。作为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常常以党的领导人的讲话、报告和文章的形式出现,但最后还是要由党的代表大会或中央全会通过的党章或决议的形式予以正式规定和确认,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通过自己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把马克思主义规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党的七大又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五大则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的指导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权威性还在于它是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共产党是党领导下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党在人民群众中所享有的崇高威望也使得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民群众中具有权威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