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探讨

作 者:

作者简介:
文国伟,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重庆 400041)

原文出处:
探索

内容提要:

本文在参阅近几年来国内哲学界大量论著及学术理论研讨会综述文章的基础上,对我国哲学界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进程与现状进行了综合性研究和概括,对研究此问题的代表性学者、机构、课题、会议及其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旨在为哲学界同仁们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此问题提供方便。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5 年 11 期

字号:

      目前,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已经成为中国哲学界学术研究的热点,近几年来,国内哲学界的许多高层次的学术会议和专家学者都对此问题展开了探讨,涌现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本文拟对我国哲学界对此问题研究的进程与现状作个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与探讨的概况

      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哲学教材创新的过程中,早在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就有学者提出,面对当今时代与当今中国,需要创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新形态。1997年8月16日《光明日报》上发表主题为“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一组文章,作者是黄楠森、韩庆祥和欧阳康等人。这是正式提出此问题的一个重要标志。2001年黄楠森在《钱学森与辩证唯物主义》一文中再次明确提出:“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2001年第一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及当代形态展开了讨论。2001年8月由黄楠森作序、韩庆祥主编的《哲学理论创新丛书》在云南出版社问世,作者分别是韩庆祥、依俊卿、欧阳康、郭湛、张曙光、任平、王南湜、张雄等知名学者。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界说

      最初,哲学界争论的焦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是什么?”有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人学唯物主义,交往实践唯物主义,创新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辩证方法,实践、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等等,众说纷纭。与此相联系的问题包括:目前我们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传统的哲学教科书是否真正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貌?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回到马克思”,还是“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这些问题成为哲学界的热点,根本原因就是长期以来我们没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导致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上的分歧。

      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或叫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新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21世纪的中国版本等等)的内涵又是什么呢?有学者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性的动态表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价值、时代精神、现代成果和中国表述的有机结合。有学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回答新问题、进行新对话、开掘新源头、创造新方法、丰富新内容、建构新体系、倡导新价值”七条标准和“解读原典化—内容现代化—风格中国化—表述系统化”四大特征。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是以时代实践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为基础的,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大创新的中国化、现代化和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有学者预见性指出,建构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形态,将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或当代中国哲学的一种现实形态而存在,它将成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民族精神的集中表达,成为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新贡献。

      (二)相关的重要课题、学者及其机构

      在2004—2005年完成的相关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要有:(1)教育部高等学校社科发展研究中心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坚持、发展和创新研究(专著)。(2)南开大学哲学系王南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势之研究(专著)。(3)南京大学哲学系刘林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专著论文集)。(4)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杨学功(现已调入北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存在论基础(专著)。(5)郑州大学哲学系李彦茹:以实践概念为出发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研究(专著论文集)。等等。近几年来教学和科研机构规划确定的相关社科课题主要有:(1)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制定的“十五”科研规划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确定为重大课题。(2)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其传播、应用、形态变化及前景”。(3)南开大学哲学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研究”和“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及其当代意义”确定为“十五”规划课题。等等。(4)中央编译局先后在因特网上发表了大量相关的文章,点击率很高,社会影响较大。

      最近笔者从因特网上查到国内的相关论文有5000多篇。其中,黄楠森、韩庆祥、杨学功、欧阳康、任平、王南湜、张一兵、俞吾金、衣俊卿等等学者的相关论著最具代表性。

      (三)有关学术会议对此问题的探讨

      1.2001—2004年每年一届的“马克思哲学论坛”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研究起了极大推动作用。“马克思哲学论坛”是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联合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创办的一个年度学术论坛,一大批活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的老中青三代哲学专家都先后参加过论坛。第一届论坛主题是“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第二届论坛主题是“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及其哲学变革”,第三届论坛主题是“当代国外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走向”,第四届论坛主题是“马克思哲学与当代中国的现代性建构”。

      2.2004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哲学大会。大会最为关注的课题就是如何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坚持、运用、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中国哲学界第一次全学科的空前盛会,全国各地1000多位哲学工作者参会。围绕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相关问题,衣俊卿、任平、欧阳康、王南湜、庞元正等作了大会发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