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西方哲学背景

——中国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一条路径

作 者:

作者简介:
舒远招,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肖向东,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081)

原文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内容提要:

重审西方哲学背景是中国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它意味着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研究超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而与西方哲学学科相交叉、渗透,意味着不仅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到西方哲学发展史的进程中加以考察,而且意味着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时要研究西方哲学传统本身,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西方哲学流派进行比较,使它们相互“对话”。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对待西方其他哲学流派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重审西方哲学背景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到整个80年代是第一个阶段,90年代后为第二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研究的重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近代哲学的关系问题上;90年代以来重点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在重新评价现当代西方哲学的过程中,学者们围绕是否应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究竟应该从现代西方哲学中吸收哪些合理因素、西方现当代哲学对于近代哲学究竟有哪些继承关系等问题展开研究并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争论。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5 年 10 期

字号:

      中国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是一个不断突破传统教科书体系模式的过程。而在变革传统教科书体系模式、不断突出实践的观点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意蕴的过程中,中国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首先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极为深刻的影响。不仅如此,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和发展,还受到其他现当代西方哲学流派的广泛影响。这些流派的观点对中国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思想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启发、刺激作用。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现当代西方哲学影响的过程中,许多学者逐步尝试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现当代西方哲学流派进行比较,使之相互“对话”。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对比研究,始终同这两者与西方近代乃至古代哲学的关系问题相纠缠,人们在试图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之异同的时候,不能不首先将两者与西方近代哲学进行对比。于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之关系问题的解答,内在地关联着对这两者与西方近代乃至古代哲学即西方传统哲学之关系问题的解决。当人们不只是简单地采纳西方现当代哲学或传统哲学的个别观点来“充实”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是从整体上和思维方式的高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或西方近代哲学进行比较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西方哲学背景便在宏大的视域中得到了重新审视。

      一、重审西方哲学背景之意蕴

      重审西方哲学背景,从哲学学科划分的角度看,首先意味着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研究超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而与西方哲学学科相交叉、渗透。长期以来,由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研究在中国哲学界似乎变成了两个彼此隔离、互不相干的独立领域。不仅现当代西方哲学的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缺乏交流,甚至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直接理论来源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也似乎被划入西方哲学研究的范畴而游离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围之外。新时期以来,这种状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本是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出现的一个哲学派别,它从属于西方哲学的传统,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就不能不深入到西方哲学的传统之中,比较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它之前的旧哲学以及和它同时产生的、还有后来产生的各种哲学流派之异同。

      进一步看,重审西方哲学背景,不仅意味着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到西方哲学发展史的进程中加以考察,而且意味着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时要研究西方哲学的传统本身,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把出现在西方哲学史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进行比较,甚至使它们相互“对话”。要做到这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首先须要改变对其他西方哲学的态度。如果仍旧像过去那样仅仅把哲学当作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只看到它的阶级性,则很可能对其他西方哲学采取简单否定和批判的态度。在这种态度支配下,人们不敢承认和正视其他西方哲学流派在哲学上的某些优点,以及它们在哲学思维方式和观念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种意义上的一致性。即便是西方近代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人们虽然承认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但是也由于过分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包括德国古典哲学在内的西方近代哲学在阶级属性上的对立,而不能实事求是地承认马克思的哲学除了直接继承和综合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以外,还继承和发挥了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的思想传统,而把人文主义等等完全看作资产阶级思想家的专利。而由于离开了人的实践或实践的人来谈论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也离马克思的本来意义上的实践的辩证的唯物主义存在着相当的距离。更不用说,人们对现当代西方哲学采取了更加粗暴和生硬的态度,往往根本不加认真分析地进行批判和否定。

      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对待其他西方哲学的态度方面所发生的主要改变,就是在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西方哲学确实存在着阶级属性和思想观点上的对立的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承认两者在哲学思维方式、方法和具体观点上存在着诸多的相似或一致之处,认为不能对其他西方哲学流派尤其是现代西方哲学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当然,克服对其他西方哲学采取简单的阶级分析和全盘否定态度,并不意味着人们就不再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西方哲学流派确实存在着阶级立场上的对立,以及哲学观点上的区别和分歧。重审西方哲学背景,并不是说要完全抹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西方哲学的界线,认为两者是完全同质的,或者认为其他西方哲学的观点是完全可取的,没有任何值得批评的地方。恰恰是通过对其他西方哲学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将它们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尽可能客观的对比,它们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区别和对立才得到了真实的、清晰的显示。

      二、重审西方哲学背景之过程

      国内学者在新时期以来重审西方哲学背景的过程,可以粗略地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来加以回顾。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到整个80年代是第一个阶段,90年代以后是第二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学者们把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近代哲学的关系问题上,虽然也开始(特别是80年代下半期)吸收现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些思想成果,某些哲学流派在中国甚至成为谈论的热点,但尚未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关系问题作为重点来加以探讨。90年代以来,学者们更多地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关系,当然,这种讨论也始终没有、也不可能离开西方近代哲学的背景。

      在第一个阶段,学者们比较自觉地重新清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近代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与此同时,一批学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展开评介,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者把许多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思想引入中国,大量翻译著作出版和流行,大量评介性的论著问世,这为90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界进一步展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对话”创造了条件。

      这个阶段学者们重新清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近代哲学的关系是有充分的学理根据的。因为70年代末至8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的重心,一直是对传统教科书体系的批评和突破。而体系变革者对传统教科书体系的最主要的批评,正是它未能真正体现马克思在西方哲学史上所发动的哲学革命的真实意义。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马克思本人的哲学与西方近代哲学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得到重新清理。这个阶段学者们表达出来的最主要的观念是:首先,传统教科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近代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之关系的阐释,并不完全符合事实,近代哲学许多对马克思哲学发生深刻影响的思想被忽视或遮蔽;其次,传统教科书虽然也肯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西方哲学发展史的一场极为深刻的革命,但是它的具体论述却完全不能显示这场革命的真实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