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学术理论界,从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掀起了一股重新解读马克思文本的思潮。“重读马克思”、“回到马克思”、“走近马克思”、“走进马克思”……声声急迫,不绝于耳。这股思潮虽经大约20年的发展历程,但仍然可说方兴未艾。这是一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思想文化现象。这股思潮何以发生?它涉及些什么问题和内容?它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以至整个学术界将发生什么影响?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有何意义?本文拟就此略陈管见。 一、我国当前重新解读马克思文本思潮的实质 通常所说重新解读马克思文本有两种不同的情形:其一,是从局部上、微观上就马克思文本的某一概念、用语、观点等作出不同于传统观点的解读,从而提出一种有别于传统观点的新的思想理论;其二,是从总体上、宏观上重新解读马克思文本,特别是从马克思的哲学本体论和方法论上对马克思文本作新的解读,而不是对马克思文本的某一具体概念、用语、观点作不同的解读。前者如在上一个世纪下半叶对“资产阶级法权”的翻译问题的讨论,有论者提出“法权”应译作“权利”,以及后来对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有关文本的含义是可以跨越呢还是不可以跨越,对马克思关于人按照美的规律生产的论述所说“美的规律”是主观的呢还是客观的之解读;后者如较早的时候以实践唯物主义概括马克思哲学思想,后来又有在“回到马克思”的口号下对马克思文本所作的重新解读,等等。显然,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在抽象的意义上作出来的,实际上,在具体的理论观点上,还有非常复杂的交叉、包容情况。我们所说的重新解读马克思文本思潮不只是从涉及内容的广泛性上、从涉及观点的数量上着眼,虽然两种不同的解读必然表现在内容的广泛性和观点的数量上,而还要从不同的哲学立脚点上、从不同的哲学解释学立场上着眼,因而不是在同一种哲学观念、思维方式支配下的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而且这是更根本的着眼点。在这种新的哲学立脚点上、新的哲学解释学立场上的重新解读马克思文本,重要的不在于去发现我们不曾发现的马克思——虽然最终结果会发现我们不曾发现的马克思,而在于怎样解读马克思,更准确地说,是要在方法论上调整我们自己。 实际上,直到上一个世纪70年代末,学术理论界在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讨论或对自己所主张的理论观点的论证中,仍然是在寻找马克思文本的“本义”,其中有对马克思所运用概念的探究,有对翻译准确性方面的考释,有对马克思文本的整体性的强调,这些,无论在语言学、语义学或翻译学的意义上,还是在强调正确解读文本含义的意义上,都是有其必要性的,甚至可以认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从旧模式向新模式的转化,但是由于这样一种解读所必然具有的视域的自我遮蔽性而不能发现真实的马克思。 这样一种解读的视域是什么?简单说来,就是西方近代哲学加中国传统的素朴唯物论哲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前苏联哲学理论对马克思文本所作的解读的影响所限定的视域。马克思是一位当代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是黑格尔、费尔巴哈古典哲学之后的具有典型的当代性的哲学思想。这样一位哲学家和他的哲学思想发生于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之后。马克思的文本是在对一定发展阶段上的资本主义——它以相当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为前提——进行了深刻研究的基础上的产物。对马克思这样一位当代( contemporary) 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是那些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社会历史视野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在那样的视野内,可以有对圣人的崇拜,可以有对素朴唯物论的深刻体验,可以有对自身一贯正确、永世长存的信念,但唯独不能理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平等意识,不能理解马克思所谓新唯物主义即实践的唯物主义,不能理解马克思关于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的理解等等深刻的思想,如此等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所遭遇到的就是这样一种理解。尽管有诸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一大批杰出的、站在时代高度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他们也不能使整个中国社会思想界超越这样的视野,不能使整个中国社会在深层的思想文化上去“马克思”地理解马克思。当然,由于中国在更早些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资本主义的缓慢的发展,有一些先进之士接受了近代的、现代的资本主义思想影响,但是从整体上说,中国人似乎更多地接受了西方近代启蒙思想的影响,他们也只能站在近代启蒙思想的高度上解读马克思。同时,由于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对中国革命的示范作用,中国在哲学思想上也就更多地受到了苏联的有着黑格尔哲学思想深刻影响的“马克思主义”。这样,在我国,如毛泽东所说,“我党真懂马列的不多”。在中国整个20世纪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是中国素朴唯物论与西方近代哲学的混合物,并且纠合着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因此,我们在传统上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很大程度上以这样的哲学思想解读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 我们所说的重新解读马克思文本思潮是一种转换,一种从上述旧的哲学体系向新的哲学体系的转换,一种从旧的哲学方法论向新的哲学方法论的转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我们对传统哲学的一种革命性变革。 二、重新解读马克思文本思潮的总体背景 显然,把重新解读马克思文本思潮区分为局部上、微观上与总体上、宏观上两种不同的情形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如果从历史进程的角度看,从总体上、宏观上的重新解读是以以往局部上、微观上重新解读为前提的,而从局部上、微观上的重新解读又会发展为从总体上、宏观上的重新解读。而这种发展本身就包含了哲学视域上的、基本哲学观点上的、哲学解释学上的转换。显然,这种内在联系不是单纯理论的自身运动或演绎的结果,而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推动的结果,是社会实践活动在思想理论上的反映。具体说,它有着重大的国际背景,也有着中国社会现实的需要,即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说,中国的重新解读马克思文本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社会进程的理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