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近20年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理论探讨中,形成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见解,产生了一批重要的理论成果。但是,也应该充分看到,以往的讨论尚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理解的歧义性在理论上无法统一。最初,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为前苏联的教科书哲学,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以“教科书哲学”为蓝本,由中国人写一部中国人能够看懂和喜闻乐见的、最具理论权威的、通用的哲学原理教科书。后来,随着对马克思早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重要著作全面深入的研究,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新的认识,认为马克思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哲学”、“实践基础上的哲学人类学”等。由此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形态,如实践哲学、人的哲学、发展哲学、价值哲学、文化哲学、历史哲学、交往理论等。 其次,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作科学的、普遍适用的真理,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将普遍的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来自毛泽东的观点。早在1938年毛泽东就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但是,由于人们后来对这个问题的政治化,使得本来是理论和学术的问题,变成了纯粹的政治问题和意识形态问题。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变成了一种由领袖去完成、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的活动或过程。由此,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就变成了检讨和总结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所产生的若干次理论飞跃的理论总结、理论概括的活动。这种观点显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简单化了。 第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之间关系的曲解。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变成了通过发掘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文化资源去论证、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原理,按着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等“板块”去寻找相应的概念,进而用中国人的哲学“话语”、“概念”,“范畴”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最终形成的是一种翻译成为汉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或者变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去改造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使其成为一种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或精神气质的中国哲学——“中体马魂”的哲学体系。显然,如果在这个意义上定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种中国化就成了中西方哲学相互诠释的过程,这同样是一种简单化的做法。 总之,问题的症结在于对上述问题探讨的理论视野和方法的局限。如果仅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一系列概念、范畴构成的思辨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整个西方的文化精神割裂开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表述形态与其精神实质割裂开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限定在一个极其狭窄的视野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世界化、开放化和自我更新、转型过程割裂开来,概言之,不突破原有的对“哲学”理解的理论范式,不了解文化发展的内在机理和不顾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就难以对这一问题做出有说服力的理论解答。 二 总体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多种表现形态。从传统的理论范式、学科分类和学术分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但是,马克思不是学院式、书斋式的哲学家,其思想自创立之初就与恩格斯紧密连在一起,同时,马克思的思想又始终在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完善和创新,与后来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紧密相连。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通常又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和名字联系在一起。如果不加以严格区分,从笼统意义上讲,上述思想家的哲学都可以冠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学术分工把马克思的哲学与其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严格区分开来,把马克思哲学研究与西方哲学研究和中国哲学研究严格区分开来,形成了一种不合理的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理论体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程来看,作为理论化、体系化的哲学主要是依据恩格斯和列宁的哲学思想构筑起来的,并不是马克思本人的哲学,尽管某些观点与马克思本人的观点并不矛盾。马克思把哲学的使命归结为“改变世界”而不是“解释世界”,而且要消灭作为体系化的哲学存在,因此,他坚决反对体系化哲学。在他一生的著述中我们难以找到一部类似教科书式的哲学著作,他的哲学思想主要融会在论战性的著作中,如果说有“体系”,完全是因为论敌思想的体系化造成的。马克思的哲学是一种以人的实践为基础的唯物主义,与旧的直观的唯物主义和机械的唯物主义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主体的价值,与旧唯物主义强调客观性和物质本体、自然本体不同。如果仅把马克思的哲学归结为唯物论,显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本真内涵。因此,教科书中的由唯物论、辩证法、历史观、认识论、三大规律、五大范畴等构成的哲学思想体系在形式上与马克思哲学相一致,但在内容上和实质上缺乏马克思哲学应有的高度和境界。从学理上看,马克思哲学的主要贡献就在于对人和历史的理解上。在这些问题上,马克思有一些独特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理念和基本原则。其中有实践性原则、批判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人类解放和幸福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历史进步主义与乐观主义原则、世界历史思想、现实活动和物质利益决定历史进程的原则等。这些原则都属于马克思思想,而且又是与中国传统哲学有互补性的哲学理念,因此,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要面对的重要内容,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必不可少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