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的重要平台

——四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的学术回顾与展望

作 者:

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原文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5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马克思哲学论坛”是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联合全国各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创办的一个年度学术论坛。《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是该论坛的常设主办单位。“论坛”自2001年创设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得到了全国19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以及哲学工作者的热烈响应和充分肯定。每次论坛的主题及入选论文的发表都成为哲学界的研究热点,从而引导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走向。目前,该论坛以其主题前沿、层次高、水准高、影响大以及现实性、学术性和创新性强吸引了全国许多著名高校踊跃主办,“论坛”已在国内哲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一、宗旨及由来

      苏、东欧剧变后,马克思主义陷入沉寂。一方面,我们面对的是种种“终结论”、“过时论”、“困境论”、“怀疑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对未来社会的一种伦理冲动”这样的嘲讽,国内一些人也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丧失信心。另一方面,一些学者从当代西方哲学中寻找灵感,用西方哲学的特定概念制造了种种“不在场”的马克思。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学术创新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科学地回答西方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的挑战,批判地解答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疑问,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能否站在实践与时代的高度,发掘和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崇高的任务,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雄风,有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化与创新,经商议,我们决定与教育部重点学科基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合作召开一个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主题就是“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第一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由此揭幕。

      二、四次论坛的学术成就及基本逻辑

      1.第一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主题:“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

      2001年5月26—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13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现已增加到19个博士点)的学科带头人40余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主要讨论了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问题。与会学者认为,哲学承担着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的作用,在哲学学科日益分化和追求体系建构的今天,突出和弘扬马克思哲学的时代精神尤为重要。马克思哲学是时代性与人类性的统一,是哲学理性与人类理想的统一;马克思毕生都在为人类解放寻找理性之路,他是思想领域里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他的哲学使命在实际的历史运动中体现了人类的使命,马克思哲学以自身的存在表现了人类自身的存在,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而只有成为文明的活的灵魂才能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哲学与一切旧哲学在表征、反映时代和发挥作用的方式上有本质的不同,旧哲学的本性是追求永恒原则、终极实在、绝对真理,因而根本上是本体论哲学,不是用来回答现实问题的。马克思哲学的真正本质和精神是从批判旧世界中创造新世界,它是立足现实、开创未来的思想源泉,因而,一切从实际出发,让事实来说话,是马克思哲学最具时代生命力之所在,也是马克思哲学永恒魅力之所在。

      如何实现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与会学者认为,把握和弘扬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指导我们的实践和生活,这只是实现马克思哲学当代价值的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立足当代社会实践,回答马克思理论在当代面临的挑战,实现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创新,唯此,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

      如何看待学术研究中从“一个马克思”到“多个马克思”这一基本事实?与会学者提出,要破除种种形而上学体系化的教条式理解模式,就要按历史的文本学的思路进行基础研究,对马克思经典文本进行精深解读;要对时代的问题加以深度反思,从各种途径找到马克思哲学新的理论生长点,如贯穿于人的存在和人的发展理论中的历史性和实践性的文化精神、人和自然关系的理论、实践形态理论等;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创造性对话中加深相互间的理解,这是因为,一方面,撇开西方哲学传统这一总体背景无法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及其基本观点;另一方面,只有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制高点上透视现代西方哲学问题,才能有助于理清西方哲学演变的脉络。

      此次会议还集中讨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变革及其现代意义、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的命运、市场经济背景下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当代价值、国外马克思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等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这次会议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在“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专题下,发表了与会代表张一兵、俞吾金、衣俊卿三位学者的文章,大体展示了深化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三条路径:回到马克思原创文本的研究;展开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创造性对话;在当代理论与实践的交汇点上开拓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视界。实质上,三条路径殊途同归,根本的目标是站在时代的高度,从研究对象中概括出满足时代需要的新的理论认识和思想资源,展现马克思哲学与时俱进的当代意义。同时,会议交流的30多篇论文都在《哲学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当代价值”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最具吸引力的关键词。

      在这次会议上,与会者一致认为,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作为常设主持人,由各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轮流作为主办人,创设一个固定的学术论坛,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供一个深度交流与平等对话的舞台,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理论创新,将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马克思哲学论坛”正是在这一动议下诞生的。会议决定,以后每年举办一届,每届一个主题,力争办成一个学术含量高的品牌论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