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云阁,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吉林 长春 130021)

原文出处:
理论探讨

内容提要:

费尔巴哈没有抛弃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马克思也没有指责过费尔巴哈哲学中缺少辩证法思想,反而提出了“费尔巴哈辩证法”的概念。费尔巴哈哲学的根本缺陷是“直观性”,而不是“形而上学性”。费尔巴哈哲学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5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长期以来,费尔巴哈在辩证法方面一直受到人们的误解。传统观点认为,费尔巴哈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他不懂得辩证法思想,他把黑格尔辩证法这个“孩子”连同“洗澡水”一起倒掉了。真的是这样吗?纵览哲学史,我们会看到,费尔巴哈批判的是黑格尔哲学的唯心性和神秘性,而不是他的辩证性,费尔巴哈并没有抛弃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马克思也没有批评过费尔巴哈哲学中缺少辩证法思想,费尔巴哈哲学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一、马克思从来没有批评过费尔巴哈哲学中缺少辩证法思想,相反,他还提出了“费尔巴哈辩证法”概念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什么?传统观点认为是缺少辩证法思想,并且认为,这是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其实这是一个误解。通览马克思的著述,我们会看到,马克思从来没有指责过费尔巴哈哲学中缺少辩证法思想,更没有把是否具有辩证法思想作为自己的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区别标准。相反,他还提出了“费尔巴哈辩证法”的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说,青年黑格尔派由于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完全缺乏认识”,他们以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革命的,只是体系是保守的,因此,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完全采取了“非批判的态度”,“一点也没有想到现在已经到了同自己的母亲即黑格尔辩证法批判地划清界限的时候,甚至一点也没有表明它对费尔巴哈辩证法的态度”,而“费尔巴哈是唯一对黑格尔辩证法采取严肃的、批判的态度的人;只有他在这个领域内作出了真正的发现,总之,他真正地克服了旧哲学”[1](P95-96)。马克思在这里给予费尔巴哈哲学以很高的评价,并首次提出了“费尔巴哈辩证法”的概念,肯定了费尔巴哈哲学中有辩证法思想。

      如果说形而上学性不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那么,它的根本缺陷又是什么呢?我们说,是“直观性”,即费尔巴哈在处理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时,把二者只看成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而不是看成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的关系。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过明确的表述。他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2](P16)“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2](P17)。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就是“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2](P18)。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继续批判费尔巴哈的直观性,他们说:“费尔巴哈对感性世界的理解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对于这一世界的单纯的直观,另一方面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感觉”,而当他“碰到与他的意识和他的感觉相矛盾的东西”时,又“不得不求助于某种二重性的直观,这种直观介于仅仅看到‘眼前’的东西的普通直观和看出事物‘真正本质’的高级的哲学直观之间。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绝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3]。马克思的批判击中了费尔巴哈哲学的要害。费尔巴哈哲学推崇的正是感性的直观,在《未来哲学原理》一书中,费尔巴哈曾将抽象的思维和感性的直观做过对比,对感性的直观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直观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下了解事物,思维则是在最狭隘的意义下了解事物;直观给事物以无限制的自由,思维则给事物以规律,但是这些规律常常只是强制的,直观使头脑清明,但是不做任何规定和决定,思维则规定头脑,但常常也限制头脑;直观并无任何原理,思维自身是没有生命的,法则是思维的事情,法则的例外则是直观的事情。”[4](P179)可见,“直观性”才是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哲学的主要问题,“实践性”才是马克思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本质区别。

      二、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哲学时,否定的是他的唯心主义而不是辩证法思想

      黑格尔哲学存在着两大矛盾,一是方法和体系的矛盾;一是唯心与唯物的矛盾。青年黑格尔派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抓住的是方法与体系的矛盾,想从黑格尔辩证法中得出革命的结论。但因为他们的哲学立场是唯心主义的,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又采取了完全的“非批判的态度”,致使他们最后成了“最大的保守派”。费尔巴哈则认为,黑格尔哲学的根本问题是唯心与唯物的关系问题,黑格尔哲学颠倒了“主词”和“宾词”的关系,他“从纯粹的存在开始,它不从任何特殊的开端开始,而从纯粹未规定的东西,从开端本身开始”[4](P51),把思维当成‘主词’,把存在当成‘宾词’,认为存在是从思维而来,而不是思维从存在而来。我们必须把他颠倒了的关系再颠倒过来。费尔巴哈说:“为什么我就不能在开始的时候抛弃开端的概念,为什么我就不能直接以现实的东西为依据呢?黑格尔是从存在开始,也就是说,是从存在的概念式抽象的存在开始,为什么我就不能从存在本身,即从现实的存在开始呢?”[4](P51)“旧哲学的出发点是这样一个命题:我是一个抽象的实体,一个仅仅思维的实体,肉体是不属于我的本质的;新哲学则以另一个命题为出发点,我是一个实在的感觉的本质,肉体总体就是我的‘自我’,我的实体自身……旧哲学为了防止感性观念玷染抽象概念,是与感性处于不断矛盾敌对状态中进行思想的,新哲学则相反,是与感觉和睦、协调的状态中进行思想的,旧哲学承认感觉的真理性……但是只是隐晦地、抽象地、不自觉地、勉强地承认。只是因为不得以而为之的;新哲学则相反,是愉快地、自觉地承认感性的真理性的:新哲学是光明正大的感性哲学。”[4](P169)“我们只要经常将宾词当作主词,将主词当作客体和原则,就是说,只要将思辨哲学颠倒过来,就能得到毫无掩饰的、纯粹的、显明的真理。”[4](P102)“思维和存在的真正关系只是这样的: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思维是从存在而来的,然而存在并不来自思维。”[4](P115)费尔巴哈通过“颠倒”的原则,对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成功地“解除”了黑格尔思辨哲学的“魔法”,“炸开”了他的“体系”,“直截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了王座”[5],在被思辨哲学统治的欧洲,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并深深地影响着马克思,使自己的哲学成为马克思哲学和黑格尔哲学之间的“中间环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