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02;B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05)03-0008-05 牛顿开创的近代科学把自然界当作现成的状态,它们属于“存在的科学”。19世纪建立于第二定律基础上的热力学,以及20世纪中期兴起的系统科学,把自然界看作发展的过程,从而开辟了“演化的科学”[1](P21-22)。和科学的上述阶段相应,也就产生了两类哲学。一类是近代机械论自然观——存在的哲学。另一类则是19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发展观、历史发展观和20世纪后半期系统自组织理论中包含的系统演化思想——发展的哲学。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却比发展的哲学更加久远,尽管千百年来人们并未参透这一发展中蕴涵的规律与哲理。 一、发展的生产力标准及其片面性 人类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只能是人。人要吃、喝、穿、住,要消费生活资料满足生活需求。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也就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人类为着谋取更多生活资料,不断扩大社会生产能力,也就成为最基本的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制度的更替,无一不是为着发展生产力这一目标。一切社会运动都在发展生产力这一标准下进行弃取:凡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变革,都被历史认可其进步性并得到发扬光大;即使以“革命”的旗号进行的活动,如果破坏、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最终都必然被历史否定、埋葬。 生产力尺度,即经济尺度的发展标准,已被历史的实践证明了其科学性,然而,这一尺度却并非完美无缺,它仍然具有相当程度的片面性。其片面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尽管经济发展的成果都是被人类自己所享用、所消费的,但是富足的社会却未必能使得所有社会成员都得到充分的享受和消费。 另一方面,物质生活的丰富,也并不能代表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得到快乐生活和充分的个人发展。比如,物质生活充裕的人可能过着贫乏的文化生活;还可能在精神上受到压抑、人格上受到歧视,情感上受到伤害,才能的发挥受到埋没、轻视等等。再者,过着优裕生活的人不见得就有安全可靠的生活环境,他们因没有安全感而承受的痛苦,并不一定会由于眼前物质生活的丰富而减轻。 二、发展的异化 从历史的实践看,以生产力、经济效果为惟一尺度的发展,有时会异化为其初衷的反面——为着满足人类物质利益的发展,却成为对人自身的严重伤害。经济发展的此种异化,在历史上的典型表现主要有: 1.以牺牲社会公平换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如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变革,小农经济破产转变为资本主义农场,小手工业经济转变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经济,都是以牺牲社会公平换取效率的典型事例。 2.为“多数人的利益”而损害少数人正当利益的经济发展与变革。当国家为了公共利益征用公民合法私有财产,却不能给予与公民损失相应的足够补偿时,就是以损害少数人正当利益的方式为多数人谋取利益。城市拆迁、农村征地时,当补偿不能与群众的损失相称时,那部分损失只能由受害者自己“买单”。一项重大的社会发展的事业伤及好人之时,往往被心安理得地辩解为“为了多数人的利益难免牺牲少数人的利益”。这种异化的严重性在于:一方面,允许多数人损害少数人的正当利益,就有可能演变为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其矛头所指将从特定社会阶层扩展到普遍的人权,最终将使人人自危。另一方面,所谓“多数人的利益”,实际上往往变异为被掩盖的私利或特权利益。 3.通过降低人民生活水平,低消费、高积累的手段发展生产。“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被解释为最大限度压抑社会的生活需求量。空洞的经济增长成为惟一的目标。 4.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这是完全必要的;然而,有的地方,在一部分人富起来的同时,另一部分人就变得更贫穷。例如,当先富有者享受改革实惠的同时,贫困地区的农民、下岗工人,却为改革付出了代价。这种情况也是中国改革开放阶段不得不正视的发展异化的现象。这一现象在国际上则表现为通过牺牲穷国的利益获得富国的发展。 5.单一的经济发展取代社会全面发展,最终受阻于政治体系、文化观念落后的羁绊而裹足不前。类似的失误还有:“以阶级斗争为纲”、“精神文明至上论”、“教育万能论”。 6.以牺牲生态环境、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将从根本上破坏赖以持续进行的自然条件,这更是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极为突出的发展异化。 三、发展的机制——信息和序的相互转化 既然唯生产力的发展标准具有片面性,那么,什么样的发展才是更全面、更符合发展主体——人——的利益的社会的发展呢? 社会从本质上说是以人为要素的系统。 一方面,人的利益和人的发展只有在社会系统的整体优化目标中才能得到最大张扬。另一方面,人并不是如机器零件一样的普通的物质要素。经过交流融汇的人的意识也就成为社会整体的社会意识,它却依然是以人的个体为基本载体的。社会除了所有个别人的利益外,并没有任何自己单独的利益。这是社会系统和普通物质系统极为重要的不同之处。 那么人又是什么呢?人的利益又是什么呢?按照20世纪中期开始形成的、标志着新时代特征的系统思想,人的本质在于信息。信息正是物质系统最重要的成分,系统的结构、功能,主要是由信息决定。N·维纳在近60年前就提出了“生命是信息”的观念[2](P82-91)。现代科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由分子原子等物质材料,生物能、热能等能量,基因信息,意识信息所组成,其中前两项是物质能量,不是生命,更不是人;第三项代表生物学的人;第四项才代表具有意识的社会的人。只具备前三项而不具备第四项的人只能算植物人,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