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与唯物史观

作 者:

作者简介:
夏甄陶,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系,北京 100872 夏甄陶(1931-),男,湖南安化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认识论、人学与文化。

原文出处:
晋阳学刊

内容提要:

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因为唯物史观本身就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动态结构(包括建构)及其变化发展(包括发展动力)规律的基本理论观点。这种观点正是从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出发,以他们的存在、以他们的现实生活和生产活动为前提的。而这种前提又必然从始至终贯穿在系统之中,贯穿在过程之中。以人为本与唯物史观是否相容、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在于如何理解人。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5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987(2005)02-0053-07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根据人们的现实生活、根据人们的实践活动(人们的现实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及其发展所创立的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理论观点。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动态结构和发展动力,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结构学和动力学相统一的历史理论体系,是科学的历史观。同时,唯物史观既然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理论观点(它“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马克思[1]73-74),当然是贯彻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的历史观。毫无疑问,我们应该用唯物史观来考察和解释人类 (社会)历史的结构和发展情况,因为唯物史观是按照人类(社会)历史的真实面目及其发展情况来考察和解释历史的科学的方法论和解释学。

      然而,有时人们在解读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时候,却陷于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其实并不存在的所谓见人还是见物的对立之中:或者认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见物不见人,似乎强调历史观的唯物主义的基础和性质,就必然否认人在历史观中的地位和意义,排斥以人为本的原则:或者认为,如果承认人在历史观中的地位和意义,肯定以人为本的原则,就会冲击历史观的唯物主义基础,否定历史观的唯物主义性质,这样就会导致见人不见物。总之,在历史观中,见人与见物似乎处在彼此不相容的对立之中。实际上,这种关于见人与见物的互相排斥的对立,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根本不存在,如果说有这种对立存在的话,那只能是由于人们的误解造成的,它与马克思的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本身并不相干。

      一

      本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所关涉。所涵盖的就是人类的历史,而不是什么一般的物的历史。这一事实表明,只有有了人,才开始有人类的历史。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随同人,我们进入了历史。”[2]274这里所说的历史,就是有了人才开始有的人类的历史。当然,没有人,或在人类历史之外,自然界有自然演化的历史;在自然演化的历史过程中,又包含着无数具体的自然存在物的产生、演变的历史。从本原上说,各种具体的自然存在物的历史,都是在整个自然演化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是从属于整个自然界的历史的。人类历史也是整个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结果,所以人类历史归根结底也从属于整个自然界的历史,是整个自然界的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历史作为一种(运动变化发展)过程又是具体的,必有其具体的承担者、载体或主体。如果说自然界是整个自然界的历史的承担者、载体或主体的话,那么,各种具体的自然存在物则是各种具体的自然存在物的历史的承担者、载体或主体,如地球是地球史的承担者、载体或主体,动物是动物史的承担者、载体或主体,如此等等。由此可以说,自然界的历史以自然界为本,各种具体的自然存在物的历史以各种具体的自然存在物为本,如地球史以地球为本,动物史以动物为本。人类历史虽然是整个自然界演化的历史、特别是地球上自然生命进化的历史的最高结果,但它是属人的历史,人(及其对象性活动和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类历史的承担者、载体或主体,因而当然是以人为本的。否则就不是人类的历史,不是属人的历史。不以人为本的人类历史,是不可思议的。

      应该指出,所谓“随同人,我们进入了历史”,并不是说有一个先于人或外在于人的独立自在的等待人进入的历史,有了人我们就随同人进入这个历史。历史并不是独立自存的客所,也不是独立自为的主体。历史总是存在物的历史,是存在物本身已经经历过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连续过程。没有存在物,没有存在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连续过程,就不会有历史,也无所谓历史。只有以某种实在的存在物为主体的历史,没有无主体或以历史自己为主体的抽象的、空洞的历史。人类的历史是人类自己进化发展的历史,它是由人类自己的活动创造的;也可以说,它是与人类自己的活动过程同一的。人与历史不是“过客”与“逆旅”的外在关系。有了人就开始了人类对自己历史的创造,因而也就开始有了人类的历史。人对历史的创造表现为人有意识地追求一定目的的活动。也就是说,人是通过自己有意识地追求一定目的的活动来创造自己的历史的。因此,人类的历史本身即创造历史的人有意识地追求一定目的的活动及其对象化。没有人有意识地追求一定目的的活动及其对象化,历史就什么也不拥有,因而也就根本没有人类的历史。抽象的、空洞的“历史”也不会做任何事情使自己充实起来并赋予自己以无穷无尽的丰富性(因为这种“历史”本来就不存在)。马克思说:“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它‘并不拥有无穷无尽的丰富性’,它并‘没有在任何战斗中作战’。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3]118-119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从来没有并且一直反对把人同人的世界、社会及历史分割开来、对立起来。马克思强调:“人不是抽象的蜇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1]1他还强调:“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5]122“社会本身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6]226人的世界、社会是属于人的必然的正常生存条件,同人具有必然的内在同一性。这种正常生存条件不是先于人或外于人而自在存在的,也不是单纯由自然造成的,而是由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并随同人的活动一起产生的。人就在这种正常生存条件下生存和发展。人对自己正常生存条件的创造和生产及人在这种正常生存条件下的生存和发展,体现了人与人的世界、社会亦即人与人的正常生存条件的内在同一性,同时也体现了人本身作为手段和目的的内在同一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