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作 者: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 哲学系,北京 100871 陈志尚,(1935— ),男,上海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 中心研究员。

原文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中共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继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从学术层面着重探讨了“以人为本”这一概念的科学内涵,认为 “人”包括社会全体成员和人民两层含义;“本”主要是明确发展的指导思想,确保人 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以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经济和社会 建设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主张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统一。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5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19(2005)02-0022-0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 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公开使用“以人为本”这个概念,并且把它与发展联系起 来称为科学发展观,这在中共中央正式文件中是第一次,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重视和拥 护。学术界和理论宣传方面对如何理解和阐释“以人为本”,认识不完全一致,这是正 常的,可以讨论。经过学习思考,我认为这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项重大创新,对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着重就“以人为 本”问题,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参与研讨。

      一

      首先要准确理解中共中央提出和使用“以人为本”这个概念的原意,把握它的实质。

      胡锦涛同志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 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深刻表达中 共中央之所以现在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真实用意,对此我是衷心拥护的。理由如 次:一是党中央是在总结实践经验,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 ,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它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求真务实的精神。对 避免发展进程大起大落,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至关重要。二是胡锦涛 同志对“以人为本”内涵所做的解释,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的基本原理,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实际。

      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不是偶然的,而是从宏观战略 上审视全局,总结中国二十多年来建设和改革的成功经验,吸取世界各国发展过程的教 训,特别是分析当前各项建设全面展开,改革深化,发展进程加速的过程中,所产生的 新情况和暴露出来的新矛盾、新问题,进一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做出的, 这是一个涉及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新的重要结论,意义重大深远。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十多年来,一个关系国家兴 衰存亡的根本问题是发展问题。中国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经济文化落后,各地区发展 极不平衡,又处于国际资本主义包围之中,这样的基本国情能否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建 设社会主义,或者说如何发展?这是首先必须解决的大事。建国后,毛泽东等第一代领 导人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总结“文革”教训之后,是 邓小平首先明确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其实也就是如何发 展中国的问题。他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首先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此必须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对外开放,全面改革,实施三步走的战略方案,最后达到共同富裕 。继邓小平之后,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提到“党执政兴国的第一 要务”的高度,强调要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 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他说:“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保护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的思想都是正确的,正是在上 述思想指导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得以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新阶段。毫无疑问,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正确思想必须继续坚持。

      现在的问题是,进入21世纪,国际上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中国国内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事业的总体规模迅速扩大,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也日益明显地显 示出来,很多前所未有的新矛盾逐渐暴露,有的相当严重。突出表现为城乡差别扩大: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差别扩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未能根 本改变;国际上激烈的竞争对我国发展的压力日益加大;加上近期又发生一些行业的盲 目扩大投资,使资金、原材料、能源等供求比例严重失调,结果在旧的产业结构调整取 得部分成效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再加上失业、就业形势严峻和贪污 腐败难以遏制,这两个涉及广大人民切身利益和人心向背的重大社会问题所造成的压力 ;等等。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人违背党的求真 务实精神,以发展为名,片面追求经济指标,盲目集资乱上项目,制造所谓“政绩工程 ”、“形象工程”等等。从指导思想上看,一是片面性和单打一,只顾眼前不计后果的 形而上学发展观;二是把个人或少数人的名利放在首位,违背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宗旨,违背了做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民政府的公务员必须自觉维护人民利益的义务和 责任。所以,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全党认真 加以落实,不是什么个别的、局部的具体政策,而是总揽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不仅切 中时弊,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而且从长远来看,对于避免挫折和危机,确保实现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历史任务的完成,具有根本指导方针的意义。它标志中国共产党对发 展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讲发展不仅要重视发展这个硬道理,把它放到执政兴国第一要 务的地位,而且要想清楚、弄明白应该发展什么,如何发展,发展的出发点和目的究竟 是什么!

      党中央之所以强调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我理解是在端正发展的指导思想,进一 步明确发展的出发点、目的和方法。关于目的问题,从理论上说,目的和手段是对立统 一的。作为主体,人是目的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由于人的社会实践、关系、需要、利益 都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因而人的目的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具体 目的,更有关系发展全局和前途命运的、居于核心地位的根本的终极的目的。现在讲“ 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根本的终极的目的,这就是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 本利益,促进并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协调发展,首先要处理好目的和 手段、即根本目的和各层次各方面的具体目的(相对根本目的来讲就是手段)的关系,并 且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处理好有关发展的各层次各方面具体目的之间的关系,这样才是 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社会发展当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发展 经济本身不是根本目的,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人民都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实现人 的全面发展这个根本目的的手段。为此,需要发展的也不只是经济,而且必须做到经济 、政治、文化三大文明建设的同步推进、全面发展。发展经济也不只是发展生产力,还 有相应地调整生产关系的问题。即便是发展生产力也不能单打一、搞片面的畸形发展, 而必须正确处理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矛盾,力求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地发展。 中央现在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 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就是正确 处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全局的重大矛盾的重要对策措施。也可以说是协调各行各业 、各地区各部门发展的局部目的和全局的总目的的关系。因此,最重要的是,在处理发 展问题上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根本目的,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 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坚持以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要和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为出 发点和归宿。只有这样,发展才是科学的,才是党和人民所需要的,才是可持续的。离 开了这个基本前提和根本目的讲发展,就会偏离前进的正确方向,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 严重挫折甚至失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