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774(2005)01-0042-04 对价值本性的探讨是现代各种价值观的共同课题。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区别或冲突,首 先表现在对价值本性的不同理解和诠释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深入研究价值 的本性及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对于理解当代流行的各种价值观,校正社会历史发展 的价值目标导向,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 客体(事物、事件和行为等)对人的意义以及人们对客体应有的主观态度等价值问题, 早已引起哲学家们的兴趣。但在19世纪中叶以前,哲学家对价值本性的探讨,主要是在 美学、尤其是在伦理学和道德领域中进行的。美学家们根据自己不同的哲学立场,形成 了关于美的本性的不同流派。“客观美论”的拥护者,如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英国18世 纪美学家博克等,把美当作是一种自然物的自然特征或性质。“主观美论”的支持者, 如古希腊的柏拉图、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等,则从唯心主义出发,把美理解为个人的 或超人的一种精神性(主观意识或直觉)的东西。现代的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也持这种观 点。法国18世纪的战斗唯物主义者狄德罗和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哲学 家则持有不同观点。狄德罗是“美是关系”说的提出者。他认为美不是永恒不变的存在 ,而是随实在关系、感知关系和虚构关系而开始、增长、变化、衰落和消亡的。实在关 系是客体本身所固有的最基本的关系,它决定某事物美或丑;感知关系是主体与被感知 的实在关系的关系,表现为对美的欣赏,是引起人的美感的基础;虚构关系是一种在审 美欣赏中起着使各种关系相互转化的条件关系,由于这种关系,丑可以变美,并引出各 种审美判断。显然,在狄德罗的“关系论”中,已经猜测到了美(价值的一种主要形式) 是与主客体的相互关系密切相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美的本性的著名公式就是“美 是生活”。在论证“美是生活”这一公式时,他特别强调两点:其一,美是包含着一种 可爱的、为我们的心所宝贵的东西;其二,美是活生生的、丰富多样性的,而生活就是 这样一种活生生的,充满着可爱的、丰富多样性的东西。可见,车尔尼雪夫斯基已经意 识到美的现实性和社会性。 与美学领域的讨论相比,伦理学对价值的探索有着更多分歧,以致有的哲学家,如摩 尔竟提出了“善是不能定义的”观点。但是,当我们把众多的见解归纳一下,可以发现 这一领域中的各种观点,与美学家们对美的本性的分歧是基本一致的。自然主义伦理学 强调善是人或客体事物的一种自然特性,“依照自然而生活”是这种伦理学的最高准则 。形而上学伦理学则把善与某种超自然的绝对实在等同起来,断言只有那种确实实在、 又非自然之物的、超感觉的东西才是完全善的。行为伦理学对善的定义是以行为的结果 对人的关系来确定的,主张人们在自己的行为中获得好的结果就是善。历史上哲学家和 美学家们对价值的探讨表明,价值的研究应当是多层次性、多方面的。 19世纪下半叶开始形成的价值学,第一次明确地把研究价值的一般本性作为自己的主 要任务。价值学所具有的综合性质,使其与哲学十分接近,从而由此成为哲学的一个重 要分支。有些西方哲学家甚至把自己的哲学直接看作是一种价值理论,如弗莱堡学派的 代表人物文德尔班就认为,哲学是作为价值的一般理论而存在的,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知 识进行估价,建立起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之间的联系。这一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李凯尔 特也认为,哲学把价值领域留给自己,价值领域是它真正的领地。哲学的目的就是研究 这些作为价值的价值,探讨它们的意义,把它们纳入一切价值的、普遍的、目的论的联 系之中。这种把哲学与价值学直接等同起来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但是,价值理论与哲学的党派性的密切关系是不能否认的。在当代,各种哲学流派由于受这种党派性的制约,必然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并对价值本性作出相应的解释。 第一种是自然主义的观点。自然主义的本义是指从人的自然性质上去说明价值的学派 和学说,尔后又被引申为一种把价值仅仅解释为人或物的一种自然特性的观点。有把人 的快乐、幸福等作为价值本性的“快乐论”;也有把价值看作是受对象自身固有本性制 约的、而与人和人的社会活动无关的“属性论”;还有一种建立在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 义基础上的“本能论”,即把价值、快乐的追求与个人的性活动的满足联系在一起。 第二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强调价值不是对象本身所固有的,价值的本 性在于人的主观态度或心理状态。其中,包括把价值当作是满足于人的主观愿望的“愿 望论”;也包括实用主义和新实在论的“利益论”,即把价值与利益直接等同,又把利 益看作是一种取决于人的主观态度的东西。此外,“个体论”的价值观认为,个人是一 切价值的创造者,个人的自由和自我选择是价值的唯一来源和尺度。这是一种具有浓厚 的非理性主义色彩的、唯意志论的价值观。如存在主义的先驱克尔凯郭尔就认为,一个 人要成为真正的人,就必须委身于自己自由选择的生活方式。尼采提出了“人是价值的 创造者”的口号,认为只有当一个人对他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一种认为这是关乎其命运需 要或最高幸福的态度时,他才能真正地思考问题。尼采还根据自己对道德功能的理解, 把道德分为两种基本的类型:奴隶道德和主人道德。在他看来,只有主人道德才是高贵 的,因为这种道德能够约束和升华激情,而这种高贵的价值观念往往是属于社会上获得 权力的贵族成员的价值观念,他们在价值上能够自我立法。无论是实用主义或新实在论 所主张的“利益论”价值观,还是存在主义所主张的“个体论”价值观,都强调以个人 的主观态度作为价值的根本原因或尺度,这就使它们不能不导致那种否认具有社会规范 作用的客观价值尺度的相对主义。这种全凭个人感觉来确定价值的价值观,实际上是一 种极端利己主义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