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21世纪中国哲学的走廊

——论哲学创新的原则与方向

作 者:

作者简介: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太原 030006 刘景钊(1957—),山西介休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 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原文出处:
晋阳学刊

内容提要:

创建一条跨学科、重问题、共话语和自觉沟通与配置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各学术资源 的哲学走廊是21世纪中国哲学应对挑战走向创新的战略性选择。中国哲学走廊应当是一 种启发性哲学、交往性哲学、对话性哲学,它的作用在于鼓励不同领域的思想者、行动者参与对话,并在对话中发出自己有创见的声音,通过对话扩大和促成交流、创造和共识。在某种意义上说,建构哲学走廊也就是建构中国哲学新形态的话语系统。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5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87(2005)01-0046-04

      自从19世纪末期“哲学”一词在中国登堂入室之后,哲学在中国就一直徘徊、挣扎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之中,它虽然力图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变革,但至今尚未产生真正能够代表中国哲学整体风貌的、能够走向世界的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当历史的脚步迈进21世纪门槛的时候,新世纪决不仅仅意味着一个单纯的时间转换,汹涌的全球化浪潮在信息技术的簇拥下,正逼迫着整个人类传统的生存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体系、经济运作 方式发生着空前深刻的变化。哲学作为这个时代精神的自觉体现,其观念、主题、形态 、范式、维度、视野也在发生深刻的转变。这种剧变使我们不能不格外关注中国哲学未 来的发展和命运(注: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哲学未来的发展与走向展开了热烈讨论,笔 者在思考、撰写本文时阅读了刘放桐、赵敦华、韩庆祥、王锐生、高瑞泉、王东、赵剑 英、方军、韩冬晖、彭永捷、樊志辉等人的论文并从中受到启示。)。新世纪里,人们 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现实的困惑,期待着中国哲学能在变革与创新中绽放出新颖而绚 丽的色彩。然而,哲学的变革与创新需要条件和基础,也需要借鉴和启迪。在这个意义 上,20世纪美国实用主义哲学运动对整个美国哲学和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对我们 今天中国哲学的变革与发展就不无启示。

      1.“走廊”比喻的启示

      大约一个世纪以前,意大利实用主义哲学家巴比尼对实用主义哲学作过一个精彩的比喻:“实用主义在我们的各种理论中就像旅馆里的一条走廊,许多房间的门都和它通着。”[1]显然,在这里各种哲学理论、思潮、学派或主义就是与实用主义这条走廊相通的一个个房间,各房间的学术观点可以大相径庭,但是,“那条走廊却是属于他们大家的,如果他们要找一个进入各人房间的可行的通道的话,那就非经过那条走廊不可。”[2]巴比尼的这一比喻表达了实用主义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也揭示了实用主义调和折中各种对立和矛盾学说的功能。

      实用主义是惟一产生于美国本土的哲学运动,詹姆士曾对实用主义的立场做过明确的概括:“实用主义坚决地、断然地抛弃了职业哲学家的许多积习。它避开了抽象与不适当之处,避开了字面上解决问题,不好的验前理由,固定的原则与封闭的体系,以及妄想出来的绝对与原始等等。它趋向于具体与恰当,趋向于事实、行动与权力。”[3]实用主义对它以前及它同时代的一些哲学流派都有所继承和肯定。它往往把各种不同哲学观点揉合在一起,这使它的理论既表现出明显的调和折衷倾向,又兼有各种西方哲学流派的现代色彩。“实际上实用主义没有任何偏见,没有阻碍性的教条,关于什么可以算作证据也没有严格的标准。它是完全温和的。它会容纳任何假设,它会考虑任何证据。”[4]实用主义理论中具有较多体现现代精神的因素。它特别强调生活和实践在哲学中的作用,重视对科学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论证,同时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现实问题(包 括道德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5]。实用主义冲破了脱离实际的学院哲学桎梏,把哲 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了起来,使哲学成了直接影响人们生活的时代精神。美国前国务卿基 辛格认为,美国人的求实精神、进取心和前锋意识,正是实用主义培养起来的,进而对 美国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基辛格对实用主义的评价在美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在1976年纪念美国建国二百周年全美哲学讨论会上,就突出地反映了这种观点[6]。普 通美国人往往把实用主义理解为一种实践哲学,是青年人干实事和不断开拓的哲学。

      也许正是实用主义方法的开放性、兼容性、注重行动、注重实践等特性,成为巴比尼把实用主义比作走廊的原因。在一定意义上说,正是由于有了实用主义这条“走廊”,美国哲学才走向了世界。实用主义的兴起及其在整个20世纪对美国哲学、人文、社会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我们建构中国哲学的新形态有重要的启示。21世纪中国哲学需要一条这样的哲学走廊来为其发展和创新奠定基础。哲学走廊并不等于全部中国哲学,但它能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能真正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时代精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走廊的功能:与其把它说成一种哲学理论不如说成是一种哲学态度、一种哲学方法或者是一些哲学创新的原则。

      2.为什么要建构中国哲学走廊?

      首先是当代世界哲学发展趋势的影响。20世纪现代西方哲学出现的危机一方面使哲学在实践上失去了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在理论上步入了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误区[7]。为了摆脱危机,现代西方哲学家们不断重新审视、批判、超越前此的各种哲学流派和理论,试图通过“革命”的方式来建构出符合现代社会各个方面(包括哲学本身)不断发展要求的新的哲学理论[8]。在克服危机的过程中,现代西方哲学呈现出以下一些趋向:第一,致力于建立一种与人的存在及其活动相关、以人为中心的 本体论,即向人的主体性的回归,不过这里的回归不是回到单纯的主体性,而是回到主 体间性。第二,面向现实生活,哲学家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现代哲学对现实生活的 脱离是导致其危机的重要原因。有鉴于此,他们把面向人的现实生活,促进各种现实问 题的解决和现实生活的发展看作哲学获得生命力的源泉。第三,不同哲学学派和思潮的 融合,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和人类面临的各种共同挑战,21世纪将会是以和平竞赛和对话 协商为主调的世纪。在这种情况下,哲学领域以往那种势不两立的对抗也必将有所缓解 ,商讨式的论争会被更多的人接受。事实上,西方哲学界早已开始显示出这种倾向,比 如罗蒂、阿佩尔所做的沟通融合分析哲学与现象学两大思潮的工作。还有一些哲学家不 仅试图超越西方哲学中各种流派和思潮的对立,也试图在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之 间寻找共同语言[9]。第四,哲学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与其他学科结合的趋势,表现出跨 学科、跨文化的大哲学趋势。西方哲学的这些趋势必然影响到21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方 向。因为中国哲学也是世界哲学的一部分,它同样面临危机与革命的问题,同样要关注 人的活动,同样要面对现实生活,同样需要对话机制也同样要走出“纯哲学”的藩篱和 实现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为此,建构一条能够立足现实、应对危机、兼容并蓄的哲学走 廊无疑是必要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