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关注社会转型期的几种理论倾向

作 者:

作者简介:
南京政治学院科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5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些年来,在我国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领域涌动的各种显性的和隐性的社会思潮,作 为对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变动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反映,呈现出复杂的社会文化心态,而这 些文化心态又总是折射着一定的理论倾向。从总体上看,社会转型期的主导性理论倾向 是积极的、健康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有碍社会转型和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倾向 。概括起来,这些理论倾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非理性主义的倾向

      作为对理性主义的一种反叛,当代非理性主义是在批判和否定传统的理性主义思潮中 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些西方思想家认为,正是传统的理性主义为现代社会的各种危机 埋下了祸根,从理性出发根本不可能达到对人的终极关怀。在他们看来,只有从根本上 摆脱理性,借助于人的非理性因素,才能把握人的存在和命运,才能解决现代人所面临 的各种挑战。叔本华和尼采是最早向理性主义发难的哲学家。他们用意志主义对抗理性 主义,认为意志、情感、欲望、生命冲动等非理性因素是人的本性,理性只不过是生命 意志的工具。由叔本华、尼采开始的对理性的怀疑和批判,在西方逐渐引发了一股强烈 的反理性主义思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 胡塞尔的现象学等等都带有强烈的反理性色彩。20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对理性极权的批 判愈演愈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彻底揭露和猛烈抨击 了现代西方社会在理性、秩序、文明、自由、繁荣等一系列光环背后的病态和危机,以 一种强烈的反叛精神冲击着传统的理性原则和科学精神。

      在中国,“文革”结束后,哲学界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思和重新理解,这种 反思和理解实际上是按照人本学的思路进行解构的。同时开始的还有关于人道主义和异 化问题的争论,人学的争论,实践唯物主义的争论,价值哲学的争论,争论的核心是人 的问题。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非理性主义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逐渐浮出了水面,得到了 张扬,尤其是一段时间出现了“萨特热”,否定传统,淡漠理想,宣扬自我设计、自我 选择等等。有的人认为,自由是人的自然本质,是一种天赋人权,是人的情感的一种自 发冲动。有的人大谈人的本能欲望,认为人的本能欲望是天然合理的,人的一切行为都 是由本能欲望所驱动的,而人的理性是为本能欲望服务的,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原则、 社会规范都应当满足人的本能欲望。因此,他们反对束缚人们思想的科学理性,反对压 抑人的自然情感和本能的社会程序、社会规范,反对约束人的欲望的传统道德。还有人 宣扬弗洛伊德的泛性论,主张性解放、性自由,恢复性本能的崇高地位。这些思想早已 充斥在许多文学作品和一些电视节目中。

      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作为对西方工业文明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的反思,作为对科学理 性造成的消极后果的责难,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社会批判意义。非理性主义注重人的个 体性问题,关注人的价值、自由和命运,它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的揭露,对科技 理性、制度理性、工具理性严重压抑人的个性的批判,对于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发挥人 的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的启示。非理性主义对于理性的拒斥,实际上是对近 现代工业文明所造成的反主体性效应的抵制,它有助于我们深刻地反思工业文明对人类 的生存和发展所带来的危机。这就是,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能否发展以及 发展的速度问题,更应当关注发展的后果与发展的代价,不能为了发展而发展,忘记发 展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类的生存状态,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应当说,这是我 国提出和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背景。

      但是,非理性主义毕竟不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形态,对它的消极影响和负面作用不可忽 视。首先,非理性主义片面夸大非理性的作用,颠倒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人既有理 性又有非理性,但从总体上说,理性的一面占着主导地位,非理性是受理性统摄的。人 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主要是依靠 理性取得的。非理性主义在反对理性至上的原则时,把非理性推向极端,是以一种更大 的片面性去反对传统理性主义的片面性。其次,非理性主义夸大人的个体性,贬低人的 社会性,容易走向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非理性主义把非理性看作是决定一切的 东西,把意志、欲望、生命冲动当作人的本质,忽视了非理性是受理性规范和制约的, 是受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社会环境、社会条件制约的,从而容易诱发个人的非理性冲 动与社会的理性原则、与合理的社会秩序、与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的矛盾和冲突,进而 走向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在社会转型时期,正确认识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关系,分析它们各自的内在结构,弄 清它们相互作用的机制,寻求它们之间的平衡和张力,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和解决的重 要课题。

      二、多元主义的倾向

      当今,“多元化”似乎已成为人所共知、不言而喻的一个术语,“多元化”成为一种 “话语权”,不仅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也是多元主义思潮盛行的产物。

      在现代西方思潮中,许多流派都从不同的角度论证和阐发过多元论的观点,并用多元 论消解传统的一元论。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交往关系的拓展,各国文化的广泛交流, 世界愈来愈丰富多彩,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面临的选择机会更多,人的创造性的发挥 有了更大的空间。改革开放以后,整个社会越来越走向多维化、多样化,多边关系、多 重角色、多种体制、多种模式,使得我们所处的社会迅速由单色调变成了眼花缭乱的多 色调。这一切都为多元主义思潮的兴起提供了社会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