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人的现实生命

——对“生存论本体论”的一点辩护

作 者:
贺来 

作者简介:
贺来,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 长春,130021。

原文出处:
学术研究

内容提要:

“生存论本体论”是近年来国内哲学界不少学者试图从一个新的理论视野来深入阐发 马克思哲学所作的一种具有较大影响的理论探索。本文以哲学史为深层背景,通过对实 践概念与人的现实生命之间内在关系的探讨,着重阐述了“生存论本体论”的理论根据 、主要问题、基本内容和根本旨趣。笔者希望通过这种有益的讨论,切实活跃和推动国 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5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4)11-0046-06

      一

      在讨论“生存论本体论”这一问题时,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首先必须界定和理解“ 生存论本体论”所包含的基本意义。在我看来,所谓“生存论本体论”,所指的是这样 一种思想视野和理论形态,即它把人现实的生命存在作为最根本的思想主题,把寻求通 向人现实的生命存在的途径作为基本内容,把确立一种与其本性相适应的方式来把握现 实的人的生命存在作为最重要的理论目标,把“人的现实生命”作为自己最本原的理论 基础。

      我们认为,马克思哲学及其实践概念所凸显的正是这种理论视野,因而应属于这样一 种理论形态。

      把马克思哲学及其实践概念置于生存论本体论的思想视野之中,是以深厚的哲学史作 为根据的。我们认为,要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及其实践概念在哲学史上的变革性意义, 必须把它置于哲学史的内在逻辑和深层脉络之中。抛开哲学史,不理解哲学发展中的理 论矛盾和困境,是不可能领会马克思哲学及其实践概念的真实意蕴和理论价值的。

      马克思之前传统哲学的根本特点,笔者曾用“知性化的实体本体论”来予以概括。这 种理论传统萌芽和生成于古代,兴盛于近代17世纪,并在黑格尔那里达到巅峰。这种理 论要探究“存在者”之所以“存在”的最终理由和根据,追求存在作为存在所具有的本 性和规定,在它看来,我们感官所观察到的事物并非真实的“存在”本身,隐藏在它后 面,作为其基础的超感官的“实体”,才是真实的“存在”。因此,哲学作为“形而上 学”,其最重大的任务就是运用理性,去把握“存在者”背后超感性的“实体”。在长 期发展过程中,这种理论形态逐渐积淀成一种根深蒂固的理论模式和思维方式,并体现 出如下最为主要的理论特征:

      (1)追求“终极知识”和“绝对真理”。它要把握世界的最终本质和终极存在,而概念 和逻辑被视为通达这种最终本质和终极存在的根本途径,运用逻辑和概念,把握最终本 质和终极存在,即能获得关于世界的最高知识和绝对真理。在此意义上,知性化的实体 本体论体现的是一种“知识”性的思维路向,今天人们用“知识论哲学”、“逻各斯中 心主义”、“传统理性主义”等概念所指向的,即是传统哲学的这一特征。

      (2)追求本质先在的“还原主义”和“化约主义”。它要追求世界最终的统一性原理, 为此它先把世界分裂开来,制造出一系列二元对立关系,如本真世界与假相世界、理性 世界与感性世界、必然世界与偶然世界、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等等。在这种二元对立关 系中,“真相”、“理性”、“必然”一极代表“本质世界”;而“现象”、“假相” 、“感性”、“偶然”一极则是“非本质世界”,后者必须还原为前者并从前者那里获 得存在根据。因此在解释事物时,它总是从先定的“原则”或“规定”出发来演绎世界 的现在和将来,说明现实生活的“如何”、“应当”和“怎样”,在此意义上,知性化 的实体本体论代表着一种从“原则”出发的“教条主义”思维方式。

      (3)从两极对立中理解事物的瓦解矛盾的思维方法。如前所述,它在把握世界时,必须 把世界“一分为二”,然后又“合二为一”,表面看来很接近对立统一的矛盾思维,然 而恰恰相反,它设置两个世界的对立,其目的恰恰是为了消解对立,以其中一方压制和 取代另一方,并从中确立“本质”的一极。它认为,在两极对立关系中,必须肯定其中 一方并否定另一方,而决不允许矛盾双方同时并存,因此,它在根本上代表着一种“两 极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这就是知性化的实体本体论的主要特点,由于这些特点,人们常用与辩证法对立意义 上的“形而上学”来对这种思维方式进行概括。我们认为,这种思维方式最为根本的理 论缺陷就是瓦解和分裂人的现实生命,导致了人的现实生命的抽象化。

      首先,它必然导致对人真实的创造和超越本性的抹杀和遗忘。如前所述,追求本质先 在的还原主义和化约主义是实体本体论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按照这种思维方式来理解 人的生命、人的存在,并不在于人自身,而在于其先在的本质。人的一切存在和行动, 甚至于人的未来,在先验本质里早已安排就绪,先验本质是人之外或之上的绝对权威, 而人则是实现先验本质的工具。如果这种本质被理解为“自然存在”,就像18世纪法国 哲学家那样,那么,人就必须绝对地服从自然的法则,而不得超越自然的界线一步;如 果这种本质被理解为纯粹精神性,像黑格尔那样,绝对精神是整个世界的本体,那么, 人就成了绝对精神的工具和傀儡。先验本质则“反客为主”,成为宰制一切的主体,人 活生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创造的本性消失了。

      其次,它必然导致对人多重的、丰富的矛盾本性的瓦解和抽象。如前所述,从两极对 立中理解事物,是实体本体论基本的思维方法,在其支配之下,一切矛盾都消解于无形 之中。在多重矛盾关系中,必须找到一种起决定性作用的、充当中心和权威的一方面, 并以此来支配和控制另一方面。依此去理解人,它所要寻找的就是人的“原型”,认为 一旦找到了“原型”,就可以从它出发来解释人的一切。其结果,人多重的、丰富的现 实生命整体被还原和化约成单一的一极,或者被理解为单一的与动物没有根本区别的物 质性,如旧唯物论;或者被理解为单一的脱离自然的精神性,如唯心论。结果,人丰富 的现实生命被“蒸馏”为单向度的、抽象的存在。

      最后,它必然导致对人的历史性与发展性的抹杀和遗忘。它悬设了一个本体论上的双 向度世界,如现象与本质、变动与永恒、潜能与实现、假象和真象等等,并因此把“发 展”理解为前者向后者的趋近和迈进。然而在此,“实体”是超历史、超时间的,是始 终“在场的”万变中之不变者,“人的发展”总是受其牵引和控制,所以,所谓“人的 发展”只不过是一个假象和理性的“狡黠”,即使在最具历史感、最强调“发展”的黑 格尔那里,最终也是用实体来确定历史,而不是由历史来规定理性。绝对精神的自我认 识和自我实现最终被表述为一个封闭的过程,因而在本质上具有鲜明的非历史性质。很 显然,用这种方式去理解“发展”,其结果恰恰正是对真实的人的发展和历史本性的遮 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