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569(2004)05-0057-06 作为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应当被视为现成的、被迫接受的理论,还是个人 发展自身所迫切需要的总体性方法?对这一问题,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回答。毛泽东所 理解的唯物史观,其核心是“阶级斗争”理论。毛泽东把“阶级斗争”作为划分唯物史 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阶级斗争的主体是“阶级”,所以个人被放到从属的地位,个人 的个性规定是从他在集体中的角色派生出来的。邓小平所理解的唯物史观,其核心是“ 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特别是“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原理。在当代 ,发展生产力的基本形式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主体则是个人,所以集体被放到从属 的地位,被当作个人(自然人)的衍生物(法人)。唯物史观从“阶级的真理”到“个人的 真理”的转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的生动体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性思维”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表现为结合在一起的两个环节:一是对象的时代性,二是主 体的时代性。时代的接续构成历史。从每一时代来看,哲学家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 历史的剧作者。剧中人的处境和剧作者的处境相吻合,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语境。按 照马克思的看法,“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注:《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版第220页.(家庭藏书CD)。)马克思主义理论只 能是特定语境中的真理,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原理。就此而言,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时代性集中地表现为,随着语境的转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性不断消逝, 又不断生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属于生活哲学。作为生活哲学研究对象的“生活”,从其狭义来看, 是哲学主体(哲学家)生命活动的展开,从其广义来看,则是通过这一展开所形成的生活 世界。生活世界具有总体性:从空间上看,它有一个“现实的个人、他们的生命活动和 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组成的三位一体结构,从时间上看,它有一个“既从肯定方面理 解又从否定方面理解”的辩证否定结构。生活世界的总体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 维只能是总体性思维(注:详见马拥军:《生活哲学的对象和方法》,载《哲学研究》2 004年第5期。)。生活世界的总体性和哲学思维的总体性相吻合,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语境的总体性。 这样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性与黑格尔哲学的总体性根本不同:黑格尔自以为 他的体系终结了真理,而马克思则揭示了哲学的时代性和地域性,从而认为,他的哲学 只是开辟了通往真理的道路。在这里,我们关心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性思维 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的关系。 可以从不同的主体入手探讨这一问题。马克思中学时代主要是从个人主体入手的。他 主张把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在题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作文中,马克思明 确提出,“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认为“人们只 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从个人与社会 统一的角度来筹划自己的人生,马克思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 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 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 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 热泪。”(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版,第7页.(家庭 藏书CD)。) 马克思中学时代立足于“为人类工作”而对人生所作的总体筹划,使他后来有可能成 为无产阶级的代言人。哲学的主体是由于个人上升为阶级。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 判导言》中,阐发了无产阶级与哲学的关系:“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 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身。”(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57、121—122、285、293—294、123页 。)同中学时代一样,马克思不是把无产阶级利益与人类利益对立起来,而是把两者统 一起来,认为“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注:《马克思恩格斯 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57、121—122、285、293—294、12 3页。),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同时也解放自身,这一点决定了无产阶级革命 担负着终结“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 版社1995年版,第33、106、107、33页。)的历史使命。 可见,对于马克思来说,哲学可以分为个人的真理和阶级的真理。个人的真理立足于 每一阶段特定个人对生活所能达到的认识程度,对自己的一生进行总体筹划;阶级的真 理则立足于每一时代特定阶级对生活所能达到的认识程度,对人类的史前时期的历史即 共产主义之前的历史进行总体筹划。正如对于个人来说,死亡意味着一生的终结一样, 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共产主义意味着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的结束——和真正的人类社会 的开始。但无论是人生的总体性,还是共产主义社会到来之前社会发展的总体性,都与 特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语境分不开。对于个人来说,未成年时期所筹划的总体性与成年 时期所筹划的总体性有所不同;对于阶级来说,资本主义时代的统治阶级和社会主义时 代的统治阶级所筹划的总体性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