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40(2004)06-0016-05 一、文化建设与人自身建设 关于文化范畴,历来众说纷纭,学术界普遍接受的定义是: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文化与人密切相关,它是通过人的选择、创造所形成的生存方式,体现着人自身的需要和目的。人是文化的主体、是文化的承载者,文化只有在人身上才能体现出自身的生命。离开人,文化观念、文化形式便成为无生命的空壳,即便是对久远历史文化遗迹、遗物的考察,也只有把它们放在一定社会人的生存方式中才能显现出其内在的生命。因此,我们不能把文化看成脱离主体存在的形式,而应看作主体活生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文化与人的密切联系,决定了主体的内在人格最能体现文化的本质内涵。从这一意义上讲,文化更是一种内化的行为规范与生活方式,体现为主体的文化人格。这里所说的文化人格是特定群体的人格共性,它通过现实的个体得以承传,个体通过对特定文化品格的认同,而成为具有特定文化人格的主体。文化与主体人格的内在联系决定了文化的 任何形态如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均不能脱离特定的人格内核做 浮面理解,而只有与特定的文化人格相结合才能如实把握其内在本质。 文化与主体文化人格的内在联系决定了人自身的建设构成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目的。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完善特定的文化生存方式、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文化建设只有围绕人自身的建设进行才能抓住文化建设的根本。只有从是否有利于人自身的建设考察,才能判断文化建设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是否把握住了正确的方向。只有从人自身文化人格的塑造出发,才能确定文化品位的高低和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因此,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都应围绕人自身的建设进行。如文化体制建设应有利于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设施建设应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文化精神(特别是文化价值观念)的建设应围绕文化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塑造进行。 文化与主体文化人格的内在联系也决定了人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建设无论是文化形态的选择继承、对时代文化精神的把握,还是文化创新和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都离不开人自身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人自身建设的程度直接制约着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不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还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文化热潮的具体进程都表明,文化转型或文化建设一个难以绕过的问题就是人自身的建设问题。不然,单纯引进西方生产技术、生产生活方式,而不改变主体的文化观念、塑造相应的文化人格,文化建设都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步。正如鲁迅先生小说所揭示的,不实现国民性的实质性转变,所谓“革命”都只不过是带着传统枷锁的蹩足表演或可笑闹剧。因此,从文化本身的发展出发,也要求注重人自身的建设、塑造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人格。 二、文化人格塑造的双重课题 我们认为,从文化人格的塑造或文化主体建设角度讨论当前人自身建设主题很有意义。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社会发展趋势不同,人自身的建设也就具有不同的社会历史内容。因此,人自身的建设既要注重人格本身的丰富内涵,也应注重时代共性、体现时代文化精神。 当代中国存在传统农业文化、现代工业文化与后现代生态文化三阶段文化观念并存的状况,文化建设要求实现由传统农业文化向现代工业文化、现代工业文化向生态文化双重意义上的转型。与此相应,我国当前同样存在着三个历史阶段不同人格模式共存的现象,人自身的建设也包含着现代主体性人格的建设和生态文化人格的建设两方面课题。文化人格存在的复杂状况不仅导致文化人格的错位现象,而且也给塑造、整合适应时代文化精神要求的人格造成一定难度。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分为三大形态,[1]与此相应,三阶段的文化人格模式可概括为农业文明时代的依附性人格、工业文明时代建立在物的依赖性前提下的独立人格和未来社会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全面发展的自由人格。受当前生态文化观念影响,夏湘远先生将三阶段的文化人格分别称之为“生态自然人”、“理性经济人”、“德性生态人”。“生态自然人”以自在的方式听任生态规律的支配;“理性经济人”以高扬人性、推崇理性、追求经济利益为特征;“德性生态人”强调道德理性,是一种精神主体性,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2] 现代文化人格是一种主体性人格,强调人格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现代文化人格的形成有其历史必然性。传统农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观念是重农轻工、重仕鄙商。在人格塑造方面,重内心修养不重外部创造,重道德教化不重工具理性,重节制欲望不重自然满足,具有很强的保守性、封闭性。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传统文化重视整体的和谐有序、重视社会等级秩序,在解决天与人、人与我、内与外的关系上,往往取消人的主体性,将自我消融到整体当中,不利于人自身理性、生命力、创造力的发展。因此要求实现由传统保守性、封闭性人格向现代文化主体性人格的转型。 主体性人格是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都极大地增强了人自身的知识、智慧、能力,提高了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正是在此基础上,现代主体人格得以形成。现代主体性人格具体表现为个人思想和行为的自主性以及对自身行为的自主选择和自我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