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人学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中国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安徽合肥 230052

原文出处:
江淮论坛

内容提要: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无论从其提出的背景,还是其自身所包蕴的内涵来看,都充分体现了一种人学思考。科学发展观在其贯彻和落实时关键也就是要时刻将“人”铭记于心,做到万物人为本、万事民为先。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5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C912.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发展观上更鲜明的价值取向,那就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顺应了以人为本的人学价值诉求

      中国古代圣人孔子曾云:“仁者爱人”。古希腊哲人普罗泰戈拉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注:何祚庥、段若非《关于“以人为本”的对话》《当代思潮》2004年第2期。)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世界逐渐形成了“发展 = 经济增长 + 社会进步 + 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主 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应该和谐发展。1995年3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发展 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和《行动纲领》中就指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和提 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社会发展与其发生的文化、生态、经济、政治和精神环境 不可分割”。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中存在着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单纯追求 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观,只重视扩大规模,增加数量,加快速度,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协 调发展,将经济增长与社会全面进步割裂开来的倾向,造成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人 与人以及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失衡。

      首先,人和自然的关系不协调。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那样,决不像人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我们比其他生物强,能够正确认识和运用规律。”(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四卷,第383~384页。)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但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尊重自然规律,资源大量浪费,人居环境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现象。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其中大气、水污染尤为严重。全国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62.3%的城市环境二氧化硫的平均浓度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日平均浓度超过三级标准。我国江河湖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七大水系中符合水环境质量标准1类、2类的占32.1%,符合三类的占28.9%,属4类、5类的占38.9%。78%的城市河段不宜作饮用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另据世界银行统计,1997年中国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高达54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而且,中国有4600多种植物和400种野生动物已处于濒危或临界状态。(注:转引自杨正喜、高菊《新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交流》2004年第8期。)生态环境的恶化已引 起我们对自身发展与前途命运的担忧。

      其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协调。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长期遭受着异族的欺凌,生产力的发展长期停滞倒退甚至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建国以后,新生的政权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来做支撑,人民极度贫困的物质生活需要快速发展的经济来改善,所以,执政者和举国上下都将发展的内涵界定为经济增长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处面追求产量产值的发展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地方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时存有片面性,将“三个有利于”标准简化为“一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甚至演化为“只要有利于经济增长”,忽视和牺牲社会发展,破坏和透支资源、环境、生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发展缓慢;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发展滞后;社会结构不合理,体制和机制不完善。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发展不能齐头并进,这些矛盾和问题,有一部分是中国现阶段发展中难以避免的,有一些则是由于发展观的偏差所造成的。

      第三,人和人的关系不协调。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2003年全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但是,在实行一部分地区、企业、个人依靠合法经营、勤劳致富、率先富裕的政策时,淡化了对“共同富裕”的关注和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政府没有特别注重配置公共资源的职能,没有注重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及时地提出和解决差距过大和共同富裕的问题,使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差距都在不断增大,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地加大,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5,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注: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200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4年版。)社会各阶层急剧分化为“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成为影响社 会改革和稳定的诸多不利因素之一。

      最后,人与其自身的关系也不协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的将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对隐藏于经济竞争后面的消极因素没有能够有效预防;对其中包蕴的人文精神缺乏足够的体认和发掘;没有注重对人们创造力的激发。应该看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所考虑到的首先是经济因素和经济 竞争,它在给人类经济活动注入强有力的激励因素的同时,也使利己主义、金钱至上、 享乐主义极度膨胀,许多人在人文精神的追求上显得苍白无力,对理想信念、生存意义 、生命终极关怀等命题的追问失去兴趣和信心。(注:肖云忠、苏玉琼《弘扬和培育民 族精神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中国社会学网》2004年6月22日。)而信仰生活的失 落会使人生缺乏精神目标,畸形都市化的情感生活会扭曲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与交融; 功利意识的扩张也会导致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淡漠;失去对生存意义的追问,更是丧失了 人文精神的精髓。人逐渐被物所异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