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07(2004)04-0047-03 有人说,全球化时代是一个“价值爆炸”的时代。在这一时代,人们所面临的问题不是价值的匮乏,而是如何处理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摩擦与冲突,使之和谐共生,并建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且能够共同认同的普遍价值原则。 在纷繁芜杂的“价值体系”中,价值认同和价值冲突同样客观地存在着。人们往往囿于对价值冲突的认识而忽略甚至否认价值认同的存在。我们认为,客观地理解和解决全球化中的价值冲突问题,必须从分析和研究价值认同入手。本文试图通过对价值认同的分析,以此为切入点,探寻解决价值冲突的现实途径。 一 “认同”一词来源于德文“identitat”原指身份证明之意,后来精神分析学派将这一概念运用于其自我防御理论中:S·弗洛伊德把认同看作是“自我将环境中的现实对象与本我对满足需要之物的想象相对应的过程”,即用认同这一概念来描述“个人通过接受模范人物的行为、风格和特征来增强自己的趋向”。(注:李德顺.价值学大词典[M].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我们认为,这种对认同的理解主要还是在个体的层面上进行的,类似于吉登斯所说的“自我认同”概念。(注:[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三联书店,1998.)而这里所说的“价值认同”则倾向于在社会层面上探究作为社会共同体(民族、国家等)的认同现象。 对于价值认同,有学者认为它是指个体或社会共同体通过相互交往而在观念上对某类价值的认可和共享。也有学者认为,价值认同即是指价值主体不断改变自身价值结构以顺应社会价值规范的过程,它体现出社会成员对社会价值规范的一种自觉接受、自觉遵循的态度。尽管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界来定义价值认同,但应该肯定地是价值认同作为一个过程,它是价值主体之间通过变化着的关系(对话、交往、混乱)使自身的价值观念或价值结构获得重新定位和重新调整的过程。通常,价值认同是作为某种观念、理论而被理解和运用的,有时也作为某种价值实践活动而表现为一定的行为和实践选择。因而,价值认同内在地包含了两个方面:观念认同与实践认同(实践选择)。两者之间是一个既同一又悖逆的辩证关系:首先,同一性表现在观念认同决定实践认同,实践认同是观念认同的外在表现形式。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观念认同就有什么样的实践认同,反之亦然。当然这种同一性是相对的,在错综复杂的认同过程中,这种同一性表现得更为复杂。其次,观念认同与实践认同作为矛盾的统一体,其相互“背离”,相互“分裂”也是经常发生的。观念上认同的未必能在实践中得到认可,而在实践中得到认可的有时可能是违心认同或“强制性认同”。 从内部条件看,价值认同的同一与悖逆的共存凸显出理想与现实、“外显”与“内隐”的深刻且复杂的矛盾关系。从外部条件看,任何一种价值体系都具有逻辑上的普遍性,但就其存在而言又都是本土性的。另一方面,在现阶段,人们的价值取向、现实需要还呈现出多元化、层次化等异质性特征。因而,价值认同必然是一个矛盾发展的辩证过程。 二 自人类文明以来,价值认同就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时隐时显着。进入全球化时代,认同作用表现地更为激烈和明显。“与其他一切群体活动水平上的社会行为或社会运动一样,全球化也是以某种价值认同为前提和基础的。”(注:汪信砚.全球化中的价值认同和 价值观冲突[J].哲学研究,2002(11).)或者,正是某种价值认同的作用,才推动了全球 化运动在时间和空间的延展和深入。全球化下的价值认同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价值的本质和全球化的特征两个方面加以考察。 从价值的本质特性看,价值不是任何对象客体的存在及其属性本身,而是客体与一定主体发生关系时所产生的作用、效果的特定质态。因而,主体性是价值的本质特性,具体的主体由于所处的环境、状况及其结构、需要等方面的差异而构成了多元化的现实,这也就意味着以主体为本质特性的价值观念也必然是多元的,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这种多元性表现的尤为突出。我们认为,价值观念的多元存在是价值认同可能产生的前提条件。因为单一的价值观念是不存在认同问题的,认同只有在具备了多元性、差异性的前提才成为一种可能。价值认同之所以是必要的,同样也在于其主体性特征,具体的价值主体不仅作为个体形态而存在,同时它又是以“类主体”形态而存在的,“类主体”是价值主体的最高形态,它体现了主体的整体相联性。作为类存在物,人们有着大致相同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存在着相同的逻辑思维机制,因此,赞同某种价值观念、服膺某种理想信仰以及希冀自己所提出的观点被普遍认同就成为人的一种精神需要。这样的一种认同需要不仅是人的社会性的表现,同时也是长期社会生活在精神结构上的沉淀。 从全球化的特征看,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进程,这个进程是一个多维度过程,是统一和多样并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出现冲突的过程。它的最大特 征就是“让远距离的社会事件和社会关系与地方性场景交织在一起”。[2](P23)使“过 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 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注:马克思恩 格斯选集.第一卷[M].P276.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全球化打破了地域和空间的界限 ,使原本处于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价值观念蜕去了隐秘性而混杂在一起,不同价值观 念在流动中变更着,在变更中流动着。价值的流动性和日益加快的变更频率使全球化背 景下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尽管表面上的多元化体现出一种差异性,但从本质 上看,价值的多元并存却折射出对价值普遍认同的要求。这也是“一多相容”的现实体 现,全球化本身就是一个多样与同一并存的过程,它不仅呈现出一种特殊化、异质化的 特征,更主要的是它同时也包含着一种普遍化、同质化和一体化的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