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04)06-0004-04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人的价值,国内学界多年来的通行观点是: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的自我价值是人自身的实践活动对于自身需要的满足,人的社会价值是个人的行为、活动因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具有的价值。本文认为,这一论点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物质需要和某些精神需要的满足,如人们在衣、食、住、行、健康、娱乐、艺术欣赏等方面需要的满足,都要以货币为媒介。就是说,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只要占有一定量的货币,就可以用自己所拥有的货币来满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需要。例如,一位孤寡老人卧病在床需要帮助,人们要帮助他(她),就 可以用自己的货币,为他请家庭服务员;一个地方发生了自然灾害,人们要救助灾民, 也可以用自己的货币来购买救灾物品,或是直接捐款给有关部门。 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大众,如普通的工人、农民、战士、公务员、教师所具有的通过自己诚实劳动取得货币的能力,总要大大低于企业家、影视明星、知识精英等社会精英在这方面所具有的能力。这是生活中的客观事实,也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一个人能够取得多少报酬,取决于他能够创造多少物质财富。 这就决定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大众满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需要的实际能力总要远远低于社会精英的实际能力。现实生活显示,社会大众与社会精英不仅在满足自己需要的能力——他们的个人生活消费能力——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而且在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的能力上也存在着巨大差异:一个普通的工人、农民、战士、公务员、教师用自己一生的积蓄甚至生命来救助他人,也只能救助一个人或几个人,而一个成功企业家只 要拿出自己财富中的很少一部分来从事慈善事业,所能救助的人数就可能不止成百上千 。 这样,按照国内学界通行的人的价值的论点,如果一个工人、农民、战士、公务员、教师同一个企业家、影视明星、知识精英同样都力图通过满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来提高自己的人的价值,结果就注定是:这个工人、农民、战士、公务员或教师的人的 价值必定永远低于这个企业家、影视明星或知识精英的人的价值。如果我们社会中所有 工人、农民、战士、公务员、教师都相信了这种人的价值的理论并依据它来审视自己与 那些社会精英们的人生价值,他们所能得出的惟一结论就只能是:自己的人生是没有价 值的,不成功的。 因此,我相信提出上述人的价值的论点的本意,是要提倡一种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形成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并鼓励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这种价值观,但这种观点的实际社会效应却是消极的,是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选择自发形成于市场经济中的金钱至上的价值观。 二、人的功用价值与人的伦理价值 上述关于人的价值的观点之所以必然导致一个荒谬的结论,在于其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理论缺陷:没有区分人的功用价值与人的伦理价值;而只是笼统地论述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 人的功用价值是人通过自己满足某价值主体的需要并且对该价值主体具有实际的效用或功用的行为所获得的功用性或效用性的价值。人的伦理价值则是人通过自己满足伦理规范对于“人”的要求从而也是满足社会对于人们道德行为的要求的行为而获得的价值。这是两类完全不同、不能互相替代的人的价值。 第一,标准不同。一个人能否通过自己的行为使自己获得相应的功用价值,只决定于其行为的结果是否对一定价值主体具有实际的功用或效用,同行为动机没有直接的关系。例如,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人的功用价值的大小,只决定于他能否提供满足他人和社会所需要的商品,同其行为动机是追求个人私利还是为人民服务并没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人的行为能否使其获得伦理价值,则只取决于行为是否满足社会伦理规范或形成于社会教化的自己良心的要求,同行为是否具有实际功用或是否产生实际效用完全无关——舍身救人的行为永远都是高尚的,却未必总是成功的;仅仅以个人利益为目的的市 场经济行为(所谓“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行为)虽然可以有效地满足自己、他人 和社会的需要,但并不因此使一个人的伦理价值得到相应提升。 第二,基础不同。人们通过系统学习所获得的某一领域的科学知识,通过实践锻炼所获得的专门经验,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专门的才能或能力,如管理才能、艺术才能、科学研究能力、写作能力、劳动能力、作战能力等,可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并产生实际的功用或效用,是形成人的功用价值的基础。一个人所达到的思想道德境界,是其道德行为的内在根据,是其伦理价值形成的基础。所以,一个道德品行低下的人,照样可以具有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具备一定的功用价值;而一个没有多少知识、没有什么特殊才能的人,也同样可以达到高尚的道德境界,具有他人所不具有的伦理价值。 第三,每个人所能达到的最终程度不同。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人们所具有的功用价值 永远都是不同的。但在相同的社会条件下,人们所应当达到的道德境界却是相同的,他 们最终可能具有的伦理价值也应当是相同的。例如,作为个人,社会公众的功用价值确 实小于社会精英的功用价值,但如果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都遵循社会规范的要求,都诚 实、正直、公正、善良、无私,他们就都可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完善的人,都具有相 同的伦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