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节,由于气候冷暧多变、干燥,人体一时难以适应,极易发生疾病或引起旧病复发。尤其是儿童,体质还比较弱,难以很快适应这冷热交替、骤冷骤凉的气候,容易伤风感冒,严重的还会引发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等。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儿童,在这期间也往往会加重病情,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入秋后家长必须注意加强孩子的身体保健,增强孩子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勤锻炼 少得病 秋初,天气凉爽,天高云淡,恰好是进行锻炼的好时机。如果家长在这时带领孩子积极进行户外体育锻炼,增强身体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能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活动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跳绳,早晨和孩子一起在操场慢跑几百米,和孩子一起打羽毛球,和孩子一起骑单车沿着马路行到郊外,既欣赏郊区景象的变化,还锻炼了身体,练习了车技。更主要的是,亲子关系在这共同的活动交流中得到了加强,这样的结果,比一本正经地说教,能起到出奇好的效果。另外,我国古代就有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赏菊饮酒游乐的习惯,虽然离重阳节还有一段日子,父母仍可以与亲朋好友一起,带领孩子,登山远眺。一旦站在山上,放眼望去,目光所及之处,肯定能看见满山披红挂绿,层林尽染,一派宜人景色。登山既可锻炼体力,又可饱览名山秀水,让大自然的绮丽景色陶冶孩子的情操。 在广州,每逢重阳节,有很多广州人和港澳同胞,必到白云山登高,山上山下,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可见登高既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和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又有情趣。在登高的过程中,人体的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肺通气量、肺活量明显增加,内脏器官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功能同样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耐寒训练不可少 俗话说:“春捂秋冻。”除了年老体弱以及慢性病和体温调节功能差的人,对多数人来说,“秋冻”之说,还是比较符合健身养生道理的,特别对于健康的少儿尤为必要。众所周知,人是恒温动物,体内有一套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作为这个系统的“司令部”——大脑皮层下丘脑,在接受气温变化的刺激下,能增强体温的调节能力,提高肌体的耐寒抗菌能力,进而为适应寒冬到来打下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长期的恒温环境只能使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气温稍有改变就大量添衣保暖,实际上就是制造一种恒温环境。这样,没有得到锻炼的大脑皮层下丘脑,一旦与凉接触就抵挡不住致病细菌的挑战,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儿童的体温调节能力尚不算完全成熟,遇到忽冷忽热的气候变化,比成人更易染病。不过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对冷环境的逐渐适应加以提高的。从秋天开始的耐寒锻炼就是提高调节反应灵敏度的最有效手段。 首先,让孩子有暴露于冷环境的机会,包括不要穿得过于厚实、严密。中医认为,儿童是阳气偏旺主体,过暖则会助长阳气而消耗阴液。实际上,过早过度保暖,反而容易感冒。另外,不要放过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的机会,特别是秋日的早晨。 其次,就是进行冷适应。从秋天开始,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用冷水洗手、洗脸以及喝冷开水的习惯,即使到了冬天也不放弃。由于这是一个逐渐降温的过程,孩子们一般都能适应,而且效果显著。但须注意的是,每次冷水冲洗后,要用干毛巾擦干净。 第三,注意秋冻冻过头。在对孩子进行耐寒锻炼时,一定要把握适度和渐进两个原则。如着装,对成人是以稍有凉意为好,而对儿童则以不打冷战为度;至于冷水锻炼,对儿童一般尝试着冷水擦拭脸手就可以了。切忌猛地用大量冷水擦洗手脸。 秋天适当地让身体经受寒冷的考验,对身体是一种锻炼,能加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但一旦冻过了头便事与愿违,不仅不能给身体带来好处,相反还会带来许多疾病,家长们千万要注意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身体状况,有目的地选择既简便又行之有效的保健方法,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将为孩子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